新聞分析-社會氛圍未變 商標維權路漫長

工商時報【文╱楊日興】 儘管大陸幾次修法欲展露捍衛智財權的決心,但近年國外大品牌在法庭上屢次落敗,反映出當前大陸整體氛圍仍未跟上法條修改,甚至企業倫理、消費習慣都使得山寨牌、商標蟑螂仍有不小活動空間。 無論是此前的New Balance告不贏「新百倫」,或是數月前大陸最高法院裁定喬丹體育並未侵犯「籃球之神」麥可喬丹的肖像權,再到北京棉田公司連過兩關,先獲得最高法院支持其「無印良品」商標,再反告日本無印良品成功。外國知名公司、名人以切身之痛,表達在大陸商標維權這條路並不好走。 一大關鍵是當前大陸商標仍是「先註冊先贏」,舉凡大品牌、名人、網紅,只要名稱一被註冊就要陷入煎熬的維權之戰,甚至阿里巴巴等大企業耗盡心力,不惜將「阿里爺爺」等相似商標一舉註冊,謀求建立護城河。 同時,大陸商品類目繁多也給予漏洞空間,阿里巴巴首席風險官鄭俊芳曾表示,商標權在大陸相當複雜,一個企業一旦擁有一個商標,並不代表在全類目下都受到保護,此次日本無印良品便在此處吃虧。 另一大害了日本無印良品的要因,恐怕是大陸民眾消費習慣。2018年無印良品商標火熱時,陸媒曾引述律師說法,企業面對馳名商標被搶註可透過商標法來提出異議,但若搶註方確實有在使用商標,將加大申請無效的難度。由於山寨無印良品確實有在經營販售,故此次日本無印良品在山寨風氣盛的環境下跌倒,這是從企業倫理乃至消費者習慣都需要整體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