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還沒罰到高通 台廠恐先遭殃

工商時報【文╱涂志豪】 公平會昨(11)日決議對手機晶片大廠高通(Qualcomm)開罰234億元,但消息一出,市場反應卻是一片譁然。事實上,去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超過14億支,台灣出貨量只有別人的零頭,公平會祭出如此高額罰鍰不但不符比例原則,亦凸顯出根本不了解手機生產鏈的專利授權機制,民粹式的決議也讓市場對獨立機關的獨立性打上大問號。公平會若是不能說明234億罰鍰是怎麼算出來的,恐難杜天下悠悠之口。 高通因涉壟斷而遭大陸及韓國重罰,大陸發改委2015年裁決高通構成壟斷重罰人民幣60.88億(約折合新台幣279億元),韓國公平會去年也以高通違反競爭法判罰1.03兆韓元(約折合新台幣272億元)。另歐盟也指控高通以壟斷方式排擠競爭對手,但尚未有判罰結果出爐;蘋果公司日前也因授權金問題與高通對簿公堂。 台灣公平會指稱台灣是手機產銷主要國家,查出高通違法期間至少持續7年,違法期間向台灣事業收取的授權金總額達新台幣4,000億元,台灣向高通採購的基頻晶片總金額近300億美元,約新台幣9,000多億元,為情節重大案件,決定裁罰234億元罰鍰,金額與大陸及韓國的罰款相當。 但問題來了,以智慧型手機市場來說,全球去年超過14億支的手機出貨量中,韓國一家業者出貨量超過3億支,蘋果出貨量超過2億支,包括華為、OPPO、Vivo等大陸手機廠出貨量加總逼近5億支;反觀台灣的宏達電、華碩、宏碁合計出貨量連5,000萬支都不到。大陸、韓國對高通開出高額罰單合情合理,但台灣公平會罰金明顯不符比例原則。 台灣付給高通基礎專利(essential IP)的授權金高,是因為台灣是蘋果手機及平板的代工重鎮。事實上,基礎專利的收費機制中,品牌廠、代工廠、消費者等三方只要有一方支付即可,代工廠支付的授權金只是先付給高通,蘋果之後就會付錢給代工廠,會有這個機制是因為蘋果跟高通之間沒有任何授權合約存在。 所以,台灣代工廠付給高通的授權金「淨額」多少,才應該是開罰金額的計算基礎,如今信口開河就要高通付234億元罰鍰,難怪市場及業界都認為是民粹式的開罰,看不到公平會應有的獨立性及專業性;恐怕還會挖洞給自己人跳,還沒罰到高通,就讓其它接高通代工訂單的半導體廠先受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