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分析/2個千億元電費補貼恐讓台電再陷政治角力
電價費率審議會將在9月底召開,並決定10月1日起新電價;根據台電提交給電價費率審議會的方案,若能獲得1,000億元追加預算電費補貼,下半年電價可望凍漲;但卻被在野黨解讀為經濟部「情緒勒索」立法院,讓經濟部及台電啞巴吃黃連。
事實上,今年3月底電價費率審議會上,決定4月1日起電價平均漲幅為11%的前提條件就是1,000億元電價補貼要到位。台電此時重提千億補貼及下半年電價凍漲的關聯性,其實並非「要脅」更不是「情勒」,只是陳述實際財務情況,也是期盼立法院能兌現承諾。
按照台電目前電費及成本結構,住宅民生電價每度電賣2.7元,工業電價每度電約賣3.8元;而平均每度電的售電成本為3.7117元,相當於工業電價已能反映成本,缺口只剩下住宅民生電價每度仍虧損1.1元左右。若以每年住宅民生用電量約800億度至900億度電來計,相當於今年的電費補貼剛好可以彌補這塊財務缺口。
投鼠忌器 產業電價想漲卻不敢漲
而目前我國工業電價平均約3.8元,相對於韓國平均工業電價4.53元,台灣工業電價並非沒有調漲空間,尤其高耗電卻難以創造就業機會的資料中心,早已被多次點名要合理反映電價。
但為了能爭取立院在野黨團支持電價補貼,也考量到即使下半年工業電價再怎麼調漲,增加的電費收入也不可能高過1,000億元。投鼠忌器下,經濟部及台電本次提出的電價調整方案,從原本只凍漲民生但調漲工業電價,底線再度退讓到全面凍漲。
各方都沒有「要脅」電價的本錢
其實,經濟部與台電根本就沒有「要脅」立法院的本錢;因為電價費率審議會是9月底召開,決定10月1日之後到明年3月底的電價;但電價補貼預算能否順利通過,恐怕最快要到今年底、甚至明年初才能知曉。這當中至少有3個月的時間差,台電完成沒有立場向用戶追討因為少了1,000億元補貼而該漲足的電價。
另外,為了體恤民生、穩定物價,在野黨更沒有拒絕通過電價補貼案的理由;也沒有站在社會期盼電價穩定的對立面的本錢。在野黨之所以拿經濟部「情勒」立法院當成藉口,真實目的要迫使經濟部及台電主動重啟核電。
電價議題被充當能源政策人質
然而,民進黨立院黨團及行政院長卓榮泰皆已表態,不會主動提核管法修法,執政黨不接球,核管法相關修法的發球權又被踢回到了在野黨這端,雙方看來勢將有一場政治角力上演。
另外,台電目前有2筆電價補貼預算握在立法院手中,一筆是113年度政府追加預算1,000億元,這關係到下半年電價能否凍漲,也是今年上半年電價沒有漲足的附帶條件。另一筆是114年度經濟部從公務預算中再補貼台電1,000億元。
即便朝野皆認同電價穩定,避免通膨壓力,通過了第一筆台電1,000億元追加預算案;但明年度1,000億元是否有必要通過呢?經濟部目前的說法,是盼能改善台電財務情況,幫助台電降低負債比,以及設法多還借款降低利息成本壓力。
撥補讓電價充滿政治算計 更難反映市場機制
近來政府已2次增資台電,去年度總預算增資1,500億元、今年度增資1,000億元,讓台電實收資本額膨脹到5,800億元,成為全台灣實收資本額最高的公司。另外,在112年度疫後特別預算補貼台電500億元。若再加計這2個1,000億元;相當於近幾年政府以用增資或電費補貼給台電的預算將高達5,000億元。這麼龐大的預算都給了單一公司,顯然各界雜音都不小。
另外,經濟部與台電每每提出電費補貼的理由,多是為了電價能緩漲或凍漲。物價穩定雖然重要,但日復一日的依賴撥補,恐讓我國電價制度充滿了政治算計,更難回歸市場機制。
以最糟情境看,如果經濟部及台電本次先退讓,讓10月之後的電價凍漲,萬一不幸追加1,000億元預算沒有通過,此時距離下一次電價調整又要等大半年,台電最快要等到明年4月1日才能反映成本,代表未來大半年台電的財務都曝露在高風險之下,豈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萬一國際情勢再有風吹草動,燃料成本再次飆漲,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更多太報報導
電價再吹漲風?台電提2劇本 若千億追加預算到位可望凍漲 反之漲13%
10月漲電價?曾文生:若立院通過1000億追加預算 台電財務壓力沒那麼大
盼電價10月勿再調漲 童子賢:這是小老百姓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