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小辭典/血管內瀰漫性凝血反應 (DIC) 多見於中暑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成大高材生洪仲丘在退伍前2天禁閉疑似遭虐死案,今(15)天上午由兩大法醫聯手解剖驗屍,發現有「血管內瀰漫性凝血反應(DIC)」。醫師表示,DIC本身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凝血功能異常的綜合病症,可能因細菌感染、內科疾病或外力受傷,引發大量出血,國內急診的臨床經驗,多見於敗血症、中暑病患。
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王宗倫表示,「血管內瀰漫性凝血反應(DIC)」本身並非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綜合病症,因為體內凝血因子不夠或消耗太多,而引發DIC,如果不及時補充凝血因子,容易大量出血甚至死亡。
DIC成因眾多,可能因為內科疾病,如肺、腦、肝、腎等血管栓塞,或因外力受傷大量出血,都可能造成DIC症狀;另外,某些特殊的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等,也可能造成凝血功能異常。
國內近期最著名的DIC病患,就是台中市長胡志強夫人邵曉鈴,因為車禍受傷大出血,凝血功能異常,造成血管內瀰漫性凝血反應。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高偉峰說,臨床經驗,DIC最常見於敗血症、中暑熱衰竭的病患身上,而在中暑熱衰竭病患當中,又幾乎都伴隨有橫紋肌溶解症狀。
DIC症狀是危險警訊,王宗倫強調,操勞過度,因肌肉損傷造成急性腎衰竭,引發的橫紋肌溶解,也會出現DIC症狀,臨床上,醫師只要看到DIC症狀,就代表是不好的徵兆,即使痊癒,病人的預後表現也會比一般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