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中興百貨大樓的一頁滄桑史

工商時報【蔡惠芳】 要一家戲院座位一個個分開賣的交易方式,就必須先談台灣產權持分銷售的創始鼻祖-華美聯合建設董事長張克東;談起張克東,不免要談起位於北市長安東路、復興北路口的芝麻(中興)百貨大樓;該大樓的興衰,是一部37年的滄桑史,從飛黃騰達到繁華落盡,始終是各方霸主垂涎的殂上肉。 很多人都叫芝麻百貨大樓為中興百貨大樓,因為極盛時期正是中興百貨所打出的名號。其實該大樓最早是由張克東和台北市4大家族所合建,於67年完工落成A館和B館,除5樓以上住宅和辦公混合單位分售給7、8百人之外,B2∼4樓經營芝麻百貨。 之後張克東發生財務危機,芝麻百貨大樓易主給國信集團蔡辰威,並更名為興來百貨。 十信事件爆發後,興來百貨大樓命運多舛,74年間被蔡辰威以6億元賣給中興紡織掌門人鮑朝?,再度更名為中興百貨,也步入其全盛時期。 其總經理徐莉玲(現為台玻集團董事長林伯實夫人),正是當時的靈魂人物,讓中興百貨成為台北的時尚風潮,名媛貴婦、時尚精英都視之為時尚指標,甚至業績都是百貨業第一名,經營面積更從A館擴大到B館,並籌備股票上市。 但是徐莉玲於79年掛冠求去,中興百貨上市案也宣告停擺;之後,中紡鮑家的財務壓力也在90年代浮上檯面,雖然中紡少東鮑泰鈞一度尋求微風廣場廖家、新光三越吳家、寒舍集團蔡家等接手,但是同業興趣缺缺,最後在97年3月以20億元公開標售B2∼4樓共2,630坪商場。 不過,就在中興百貨大樓求售之際,何姓地主跳出來稱其手中握有1∼4樓共9百多坪產權,其中2百多坪是一樓公設項目,由中百、何家共同持分,鮑家賣大樓前應主動告知有意接手的善意第三人,否則將只能「賣半棟中興百貨」而已,無法確保新買主擁有完整的商場,因此未能標售成功,最後更淪為法拍品。 大起又大落之後的中興百貨大樓,最後被皇家季節酒店總裁李銘松買下,躍居為最大產權持有者,其中部分樓層現租給錢櫃前董事長劉英創辦的「星聚點」KTV。 歷經37年,芝麻百貨大樓的「前世今生」滄桑又坎坷。擅長土地投資及活化不動產的李銘松,向來以財務分析精準,洞見市場趨勢見長,近年在房地產市場頗有斬獲,未來能否一統芝麻大樓半壁江山?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