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喪禮外交 跨越台日關係高牆

賴清德透過「喪禮外交」,以「私人」名義出訪,未來的政治路可能更上一層樓。圖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11日中午開放場所供民眾前來悼念。(黃世麒攝)
賴清德透過「喪禮外交」,以「私人」名義出訪,未來的政治路可能更上一層樓。圖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11日中午開放場所供民眾前來悼念。(黃世麒攝)

副總統賴清德赴日弔唁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由於台日並無正式外交,此次賴清德透過「喪禮外交」,以「私人」名義出訪,跨越台日官方關係築起的那道牆,不僅是外交上的突破,也讓賴未來的政治路更上一層。

各國領袖級政治人物之間,多有非官方的私人情誼,基於人道考量,喪禮上通常不會限制具有私誼性質的悼念行為,也因為可有效淡化政治色彩,往往成為打破兩國關係僵局的絕佳場合。

北京就是擅於「喪葬外交」的箇中能手,1960年代,中蘇兩國關係破裂,雙方走向對抗長達20多年之久。1980年代,蘇聯4年內連續有3名總書記過世,當時大陸領導人鄧小平抓住機會,派出特使黃華前往莫斯科出席勃列日涅夫的喪禮,不僅融化兩國關係的堅冰,也終結中蘇敵對狀態。

1989年2月24日,日本為裕仁天皇舉行喪禮,大陸外長錢其琛以特使身分出席,在日期間會晤當時的印尼總統蘇哈托,為大陸與印尼的復交取得進展,錢其琛事後很得意地說,「這是一次利用特殊機會而取得外交突破的成功談判。」

與多數國家沒有邦交的台灣更是如此。1988年1月,故總統蔣經國過世時,台美斷交已超過9年,當時美國總統雷根就派遣其好友、前司法部長史密斯率特使團出席喪禮。

前年8月前總統李登輝去世,李過世當天,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隨即發表聲明,肯定李執政期間的大膽改革,美國政府更派出衛生部長阿札爾到李的追思會場悼念,也讓此後台美往來愈加緊密。

賴清德此次銜蔡英文總統之命弔唁安倍,名義上雖是私人行程,但賴是現任副總統,更是小英最有可能的接班人,日媒昨也以台灣副總統稱呼賴清德,並由駐日代表謝長廷陪同前往安倍家,身分不言自明。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領導的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大勝,岸田政權已然穩固,此次讓賴清德赴日弔唁,顯然已做好承受陸方壓力的準備,台日關係未來進一步深化已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