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幕後》風電外商頻頻賣股 挨批風場掮客

達德能源疑似行賄雲林民代爆出弊案,讓原本就負面聲浪頻傳的他們又蒙上陰影。但已將離岸風電賣給美商GIP(全球基礎建設夥伴)的達德,前身是德商英華威,是最早進入台灣的外商能源公司,早年在陸域風力建設上擁有跟地方「交陪」豐富經驗,也被稱為「最懂政治的風電公司」。哪知今日「成也政治、敗也政治」。

達德的離岸風電部門賣給美商後,現在改名叫做天豐新能源,德商達德則專注於陸域風力、太陽能開發,兩者經營已經切開。但達德的前身,也就是英華威公司時期,因為陸域風電噪音、景觀問題,三不五時就遭地方居民與團體抗議,苑裡反風車事件就是較為人所知的衝突案例。

就因累積與地方交手的豐富經驗,英華威乃至後來的達德,都被認為很會跟地方與政治人物「交陪」、最懂政治的外商。

像達德在桃園規畫的麗威風場,前年因影響桃機飛安問題,被經濟部剔除資格,但其實更早幾年,在離岸第二階段風場遴選時,民航局就曾警告那個區位有問題,但達德仍傳出動用政治資源去「喬」,保住案子闖關機會。

可是達德風波不僅於此,先前爆發2次單樁式水下基礎滑樁事件,工程大延宕,受到疫情成本上漲影響,又爆出向銀行團要求減債的財務危機,目前雙方還在協商中,卻已衝擊到在雲林的允能一、二期工程進度。

而達德、新天豐爭議,只是新能源開發問題冰山一角。近幾年,離岸風電外商股東股權換手頻繁,始終脫不了「買空賣空」炒作質疑。像最早本土商上緯能源把手上海能、海洋2風場股權幾乎賣光,還有這2年,北陸能源將海龍風場近3成股份賣給馬來西亞商GIR,先前達德還把允能過半股權賣給泰、德控股公司,風場原始股東頻賣股,甚至留下巨額國銀聯貸案,也引來外界「買空賣空」抨擊,是無心經營的掮客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