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兩岸敵意 風吹草動都成風險

阮姓男子從大陸駕船到淡水「投奔自由」,類似案例三年前也發生,一名周姓男子駕橡皮艇登陸台中港。更別說一九九○年代曾經「每逢佳節必劫機」,每名劫機客都宣稱投誠。然而同樣狀況發生在不同時代,帶給社會的感覺卻截然不同。

海巡署自承本案有所疏失,但若說這就證明,中共能藉淡水河發起「斬首」,同樣流於誇張。共軍突襲兵力不可能單人獨艇,若是更大的船,就會更早被發現。何況其雖成功駛到淡水渡船頭,但要進一步衝過陸軍關指部河防據點,直入台北盆地,仍有極大難度。

具備航海知識的阮某,不找偏僻海岸登陸,卻直趨人潮聚集地,顯然是刻意製造新聞事件。原因或許真是想當「反共義士」;更可能是藉機演出苦肉計,凸顯我方首都大門防禦不過是紙老虎。即使理由是前者,實務面也已達到後者效果。同樣道理,軍媒例行性通報資安,也看出社會表面波瀾不驚,其實心底風聲鶴唳。

站在中共立場,當然樂此不疲。大陸無人機近日飛到金門投擲傳單,到底是奉官方之命執行,或單純小粉紅自發,答案沒人知道;但顯然對岸當局再度放任,「愛國網民」再度對金門「出擊」,讓兩岸或其他地區的民眾,產生我方「不設防」的心理印象。

我方在類似教訓後,強化相關防護自是必要之舉,但也須體會,管制與戒備無法無限度加碼,不能認為光靠防堵就可解決問題。兩岸間若持續惡意相向,任何風吹草動都不免被陰謀論解讀,國軍與海巡也會疲於奔命。

反之,彼此若有一定善意與互信,就算真有意外發生,外界才會相信真正是意外。站在台灣角度,自然必須熟記「說話輕聲細語,手中握棒自衛」的道理,切莫以蓄積國安風險,當成鬥爭反對勢力的柴薪。「以大事小」的北京,也不應過度玩弄輿論戰:究竟沒人能保證,天下沒有引火焚身、局勢走向失控的風險。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看圖寫注音!醫師爸曬幼稚園女兒「神作答」 網笑喊合理:幾霸昏
扁可頌落伍了?日本爆紅「1可頌暗黑吃法」他讚超美味 網驚:法國人要瘋了
手腳慢搶不到!她好奇45K以上房子都誰在租 眾人曝1族群最愛:爽翻
尺度太惹火!南韓女星轉身全看光 火辣走秀評價卻超兩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