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到合約生成,生成式AI如何助力百工百業?生成式AI年會策展人李慕約:AI加速SOP,減少人力做重複的事

 

 

圖說:生成式AI年會策展人李慕約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及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

只要幾句指令,就能生成無數動聽歌曲,這也是AI的本事,你相信嗎?

生成式AI功能百花齊放,去年12月,歌曲生成工具Suno AI橫空出世。緊接著今年5月,OpenAI的新模型已能感知人類情緒,進行更全面的回覆;Google也推出AI助手Astra,民眾只要搜尋就能馬上獲得解答。生成式AI年會策展人李慕約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節目Podcast節目《新聞真假掰》主持人黃兆徽專訪,表示生成式AI只要下對指令,就能省時省力解決各行各業的疑難雜症。

AI音樂元年到來,讓Suno AI唱出你的心聲

「新聞真假掰,翻過每一言,去偵探你,我事實的劍,破除謊言迷霧。網路上流言蜚語,你我不得不防……。」優美歌詞再搭配音樂,就是一首動人曲目。然而這首〈新聞真假掰〉,僅是李慕約對Suno AI下了幾個關鍵字,就立即生成的歌曲。「尤其是中文歌詞唱得非常好,有些片段已經過得了我的耳朵了。」2024年的生成式AI,不僅專精於文字,還能兼納影音產製。

無論是圖片或是歌曲,Suno AI這類生成式AI的特性,就是一次能生成多個不同類型的版本。「我這邊就一直按生成按鈕,就會有很多不一樣曲風的歌曲誕生。」李慕約分享他所認識的一名音樂老師,藉由利用Suno AI去生成課堂所需的各種素材,省去尋找教學範本的時間。

「尤其是如果你一些不開心或不滿的事,有一個人能夠唱出來,真的是一件非常爽快的事。」李慕約表示,就算看不懂五線譜,都能讓AI替我們克服技術不足的問題,生成出我們的「心聲」,創作出呼應情緒的歌曲。

生成式AI運用範圍廣,幫助文組人無痛寫程式

身為生成式AI年會的策展人,李慕約在聚會中能聽到各行各業對於生成式AI的各種應用,也包含新聞業。舉例而言,若記者想要調查各家媒體的報導是親中還是反中,過去需要耗費非常多的人力資源,必須閱讀每篇新聞再進行標記。「在ChatGPT出現以前非常困難。但現在能讓AI從大量文本中擷取出一些結構化的關係,這些都是媒體記者很新的可能性。」

過往許多複雜難解的事,可能需要靠很多工程師才能設計出操作介面,解決難題。李慕約說,現在一般的文組生都能透過生成式AI下指令產生編碼,簡單處理瑣碎耗時的大小事。李慕約以薩泰爾娛樂共同創辦人鄭晴元(Sunny)為例,因為表演的相關合約細節多且十分繁瑣,她利用ChatGPT寫出一個「合約產生器」,只要輸入資訊,就能生成一份可供參考且實用的合約。「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人,把生成式AI拿來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AI能聽懂人類情緒,更像與真人對話

OpenAI在今年5月13日推出的新模型,除了能讓用戶直接輸入語音,根據我們的說話內容來生成資訊,更能夠聽懂人的情緒。「其實我們很多訊息是非文字、透過情感傳遞的。」李慕約表示,OpenAI的新模型可以感受到你的情緒,並且反應速度是以前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因此能做到在跟AI說話時,AI甚至還會打斷你的話來直接回覆你。「說真的,流暢到像跟一個人講話。」

但黃兆徽也擔憂,AI所使用的聲音可能來自真人卻沒有被授權,有法律上的疑慮。「在AI發展這麼快速之餘,衍生出的侵犯人格權、智慧產權議題,要如何保護每個人專屬的聲音,都是接下來大家必須一起思考的問題。」

【新聞真假掰|假訊息ByeBye!】由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董事黃兆徽主持。節目中邀請各行各業的朋友暢談媒體議題,為聽眾提升媒體素養、增強對假訊息的抵抗力,希望達成「群體免疫」,讓大家都和假訊息說掰掰!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尋「新聞真假掰」,或上各大Podcast平台收聽,YouTube頻道則有訪談精華影片陸續上架。除了適合大眾收聽收看,也推薦各級學校老師在規劃媒體素養課程時可列入影音輔助教材。(撰文:紀泰永、張育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