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喀麥隆慘劇餘悸猶存 須對話化解疑慮

因應淨零碳排壓力,中油、台電雙雙要在2025年正式啟動碳封存試驗灌注,但回顧過去,中油其實早在10多年前曾預備在苗栗永和山進行萬噸二氧化碳封存試驗,但當時媒體報導西非曾發生二氧化碳外溢導致1700人窒息死亡慘劇,民眾恐慌最後無疾而終。如今中油鐵砧山計畫,地方渾然不知,中油仍需要再溝通和對話。

1986年,西非喀麥隆的尼奧斯湖發生湖底瞬間噴發大量二氧化碳事件,讓當地居民1700人、大量牛羊牲畜吸入窒息死亡,屍橫遍野畫面驚人。

隨著全球暖化,國際減碳趨勢炙熱,2050淨零排放成為共識,歐盟2026年更要啟動碳邊境稅(CBAM),對產業界帶來莫大減碳壓力。政府也加緊重啟碳捕捉與封存計畫,並寫入國發會淨零轉型12項關鍵戰略之一,預計到2050年,火力電廠有20%到27%碳排需被捕捉封存或再利用。

面對淨零趨勢,台灣固然無法自外於國際,但台灣地震多,把大量二氧化碳封存到地底下的岩層之中,到底會不會因地震意外而洩漏?甚至進行碳封存,地底裂縫高壓水體會否誘發地震,仍是不少民眾心中的疑慮。

對於西非喀麥隆外洩慘劇,台電主管解釋,當地是封閉盆地,因短時間大量噴發二氧化碳才導致悲劇,可是碳封存是埋在地下好幾公里,且會找像帽子的岩層蓋住,不太可能大量噴發。「因此推動碳封存,問題不在安全,而在民眾不了解。」

這些話不能說沒道理,因為面對一項新的技術,民眾有疑慮與不解是正常的事,畢竟攸關生命財產安全。

推動減碳與淨零已是全民共識,但除效益外,民眾有權利了解風險,以及降低風險的措施是什麼。如何化解民眾疑慮,是政府與推動單位的責任,經由透明對話機制,將是推動碳封存上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