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從惹怨到獲肯定 持續邁步

中國時報【曹婷婷】 騎樓又稱「亭仔腳」,在台南,「亭仔腳」是不少店家擺攤、民眾停車場所,但騎樓畢竟是公共通行空間,本該留給行人步行,卻因騎樓亂象造成市容凌亂、行人止步,向來為人詬病,推行騎樓暢通5年來,已有27條示範路段、騎樓暢通28.5公里,僅占小部分,市容仍待持續「微整」。 推動騎樓暢通計畫是行政院長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大力宣示的新措施,他鑒於許多來到台南的觀光客,穿梭騎樓舉步維艱,認為台南走向具有國際視野的城市,市容景觀改善是最迫切與無可逃避的任務,喊出把路權還給行人,期許台南成為適宜散步的城市。 初期,礙於台南市騎樓擺放桌椅做生意、陳列展售物品、停機車等已是常態,要求全面淨空難如登天,市府採取先選定古蹟區、熱鬧商圈當作示範區。 起初不被看好,市府同時祭出棍子與蘿蔔,獎勵搭配取締,招致民怨但最終也獲得肯定,至少,路人行走騎樓無須閃閃躲躲。 落實騎樓淨空,需長時間循序漸進,才能見效。幾年下來,仍有騎樓存在高低差與障礙物等疑難雜症,工務局坦言,許多老建物興建時,騎樓高低差已存在,一旦牽涉結構問題,牽一髮動全身,若評估不宜變動就不動,至於部分高低落差大的地方,則改做斜坡,維持路面好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