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愛台灣 為何不愛〈臺灣通史序〉

中國時報【林志成】

教育部課審大會昨選出12年國教高中國文科推薦選文,拿掉連橫的〈臺灣通史序〉,改由〈鹿港乘桴記〉取代。連橫是前副總統連戰的爺爺,〈臺灣通史序〉評論不低,教育部將它拿掉,難免讓人質疑有針對性,恐引發政治效應,造成社會對立。

在10月15日課審大會中,研修小組提出15篇推薦選文,課審委員對於其中的〈臺灣通史序〉、〈諫逐客書〉及〈鴻門宴〉等多篇文章均有意見,因此決定昨天再討論一次,最後僅〈臺灣通史序〉被捨棄,其他文章則繼續列入教科書中。

連橫名言 不可不知台灣事

根據記載,連橫13歲時,其父連永昌購買一部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給他,並說:「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連橫基於先人家教啟蒙及台灣為日本所占的雙重動機,1908年至1918年著手撰寫〈臺灣通史〉,為有關台灣歷史的一部通史著作,〈臺灣通史序〉是這本書的序文。

〈臺灣通史序〉從95課綱起就列入教科書中,提到日本人統治下的民族意識,說明當時台灣的定位,對於當時台灣歷史也有多元呈現。連橫寫這篇文章是要讓「台灣人知道台灣事」,內容相當好,過去得到不錯評價。

開山撫番 課審指歧視原民

教育部課審會昨天將〈臺灣通史序〉從高中國文科推薦選文中拿掉,理由是文章中提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開山撫番」,不但是以漢人觀點看待原住民歷史,而且有歧視原住民之嫌,因此決定捨棄該文。

事實上,在日治時代,普遍以漢人觀點來看待原住民,這是歷史事實,不會因為教科書不教就消失。如果將那個時代漢人稱呼原住民為「番」的文章全部抹掉,不僅是台灣歷史的損失,也不利於原住民瞭解他們的過去。

史實呈現 才是教育該做的

關於過去漢人與原住民的相處,在現代教育應該做的是,將真正的歷史呈現在孩子面前,然後告訴他們,不要再用漢人觀點看待原住民,且原住民和漢人是平等的,不該有所歧視。

此外,現在是民進黨執政,連橫是連戰的爺爺,教科書拿掉〈臺灣通史序〉這篇文章,外界難免產生「政治清算」的疑慮,若進一步衍生社會對立,非台灣之福。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