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民間交流不進反退 堆疊善意落空

教育與觀光本質不涉及政治,深化交流與多方互動,不僅能帶動經濟,更能化解台海緊張氛圍。圖為26日松山機場1架陸籍班機準備起飛。(黃世麒攝)
教育與觀光本質不涉及政治,深化交流與多方互動,不僅能帶動經濟,更能化解台海緊張氛圍。圖為26日松山機場1架陸籍班機準備起飛。(黃世麒攝)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提到要盡快恢復陸生來台與觀光,被視為對大陸釋出善意,但才短短1個月,兩岸關係持續惡化,陸生、陸客交流甚至不進反退,惡意不斷上升。其實教育與觀光本質不涉及政治,深化交流與多方互動不僅能帶動經濟,更能化解劍拔弩張的台海氛圍,唯有深化民間互信,兩岸才能重現和平曙光。

受少子化影響,台灣尤其私立大專校院,無不渴望多方拓展生源,而陸生最受學校重視,除了在於兩岸沒有語言及文化隔閡,來台均能很快融入台灣社會,且陸生更具備和平使者的身分,能把台灣真實面貌帶回大陸。開放兩岸觀光也是同樣道理,希望透過民間交流往來,增加了解、消弭敵意,才能進一步堆疊善意,縮小雙方分歧。

賴政府就任已滿月,兩岸關係不進反退,甚至從互釋善意,演變成相互出招。賴政府上台後,除禁團令沒有解除限制,甚至在福州團再提馬祖踩線日期,現更傳要提高大陸旅遊到橙色警示。教育部雖宣布將於114學年度重啟大陸學位生來台,但對岸卻已讀不回,連原本僅存可以來台的研修生,也遭技術性拖延、勸退。

不只如此,台灣網紅聲稱將有越來越多的台灣網紅收取陸方贊助,前往大陸旅遊、拍片,綠媒含沙射影式的報導大陸官媒插手台灣政論節目製作,在台灣不斷製造仇中氛圍。大陸也重磅祭出「反台獨22條意見」,強調「分裂國家」最重可判死刑。雙方不但沒有釋出善意,還採取更為激烈的手段,導致敵意螺旋不斷攀升。

當前兩岸陷入困境,主要就是缺乏溝通,尤其政治關係愈敵對,更讓民間交流愈難開展,絕非兩岸人民之福。仍盼雙方暫擱政治攻防,從民間開始啟動互信交流機制,兩岸才有走向和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