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管制空汙找樹木下手 畫錯重點

環境部公布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突顯民進黨政府空汙管制策略沒有格局,對樹木下手,卻忽略車輛排汙問題,圖為台灣肖楠造林地。(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公布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突顯民進黨政府空汙管制策略沒有格局,對樹木下手,卻忽略車輛排汙問題,圖為台灣肖楠造林地。(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以可能導致空氣汙染為由,公布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然這些植物釋放異戊二烯衍生臭氧濃度極低,凸顯民進黨政府空汙管制策略沒有格局,對樹木下手,卻忽略台灣最大的排碳大戶就是火力發電、燃煤機組,這種不願正視錯誤能源政策對症下藥,正應驗童子賢一語道盡的「政治防衛、自我陶醉」官場心態。

環境部僅依文獻回顧整理,認為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經陽光照射,便會產生臭氧,造成空氣汙染,其中異戊二烯就是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之一,進而認定這些剛好有排放異戊二烯樹種,易釀空汙,盡量少種。只是未經實際測量樹種排放異戊二烯情形,即向各單位發布15種不建議種植的樹種清單,以環保美名,拿著沒有科學實證的報告嚇唬各機關。

且就算植物排放的異戊二烯,容易與氮氧化物產生反應,進而形成臭氧,可是氮氧化物主要來源是汽車及燃煤電廠,但全台僅6座交通測站,包含新北市與高雄市各2座、台北市與桃園市各1座。台中市去年有300餘萬輛車輛登記,高居各縣市第3名,卻連1座交通測站都沒有,顯然環境部低估車輛造成的空氣汙染。

再來就是台灣最大的排碳大戶就是火力發電,去年台灣發電占比以燃煤42.24%最高,再生能源僅占9.47%,如果再不加速電力能源去碳化,燃煤發電產生大量氮氧化物,只會使臭氧濃度居高不下。

賴政府不放棄「非核家園」神主牌,堅稱台灣不缺電,最近核三除役,卻打算延役台塑麥寮電廠1號機組,助長空汙,怪不得環境部始終不敢訂出各縣市實現第二、第三階段空氣品質標準的目標年。

美國重視燃煤電廠碳排放,已在近期宣布,營運中燃煤電廠要在2032年前減少90%碳排,賴政府何時要拿出魄力,跟進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