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美國新解2758號文 默許互不隸屬說

賴清德總統的就職演說,首次從《憲法》條文推演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引起譁然,但按過往慣例,美國對台灣總統的重要演講文告,必然先知情,而從美國國務院昨日的回應可看出,美國歡迎並默許賴的表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轉變?這從最近一段時間,中美在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文的法律戰和話語權爭奪中,可以看出脈絡。

大陸在國際外交上頻頻壓迫台灣,美國為了協助台灣的國際參與,2023年7月美眾議院無異議通過了《台灣國際團結法案》,主張1971年的2758號文,「驅逐了蔣介石的代表」,僅明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代表,但通篇未提及台灣,也沒有就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的關係表明立場。

如果說1952年的《舊金山和約》,是「台灣地位未定論」,《台灣國際團結法案》則堪稱是「台灣地位未定論2.0」。

今年1月諾魯與中華民國斷交,美國AIT主席羅森伯格就發表上述論點;4月底,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藍墨客,則在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再次發表同樣論調。

美國頻繁表態讓北京緊張,今年1月以來,大陸就此展開「反擊」,將支持2758號決議文與一中原則、維護國家統一相掛鉤,頻繁出現在各類外交活動、公報,外媒投書中;5月10日,大陸外交部發表長達3000字的長文駁斥美方說法,國安部則在520賴就職當天,發文批評美國扭曲2758號文,批評美台勾連大搞台灣問題國際化。

回到賴清德演講,此次就職演說提到「世界」高達41次,宣示台灣要當「世界的台灣」,不做「中國的台灣」,而《台灣國際團結法案》旨在協助台灣國際參與,兩者一拍即合,既然有美國撐腰去改變2758號決議文詮釋,賴清德就順勢擺脫歷史包袱,從現實出發,依據現況去賦予兩岸定位新詮釋。

台灣外交部5月1日對藍墨客2758號文的發聲表達感謝,從中就可看到賴兩岸論述的雛形,外交部指出:「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只有台灣的民選政府,才能在國際上代表台灣2350萬人民」。

對於賴的演說,美國國務院表示「歡迎」賴提到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與現狀,也稱美國的一中政策沒變;但對「互不隸屬說」,則沒有表達美方立場,要記者去詢問台灣當局。這樣的選擇性回應,反映美國默許的態度。

北京最近常批判美國「掏空一中原則」,但美國口頭上仍重申一中政策,賴清德雖強硬表達互不隸屬說,卻也提了「維持現狀」,一中原則究竟誰說了算,中美仍在激烈博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