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血汗護理 不能只靠政府砸錢解決

夜班獎勵推動了、三班護病比也上路了,但護理人力依然短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夜班獎勵推動了、三班護病比也上路了,但護理人力依然短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疫後護理人員出走,賴清德總統選前承諾每年提供200億,提升醫護待遇。選舉結束,夜班獎勵推動了、三班護病比上路了,護理人力依然短缺。有醫院領了夜班獎勵,卻把獎金打折,外界好奇,資方賺的錢,究竟有沒有用在改善第一線待遇?

健保署4月公布2022年財報,醫務收支結餘的醫療院所共79%,短絀的則有21%,是狀況最好的一年。而在這一年,各醫院人事費用占率(醫務人事費用/醫務成本)中位數,從2018年的47.5%降至45.6%,且血汗醫院獲利較高,各界質疑,資方有無合理對待第一線人員?

資方壓榨基層的手法多元,護理界盛傳,政府給了夜班費,有醫院就從其他地方打折扣。一些醫院聲稱提高護理師底薪,看似相當「阿莎力」,卻以砍獎金的方式因應,創造加薪的假象。

三班護病比的推動,為護理環境帶來一線曙光,但在一些醫院,卻是靠挖東牆、補西牆,或關病床來因應。即便護病比達標,數字變好看,護理人員的跨科支援、花花班問題也仍存在,還不如遠走他鄉,到國外執業,不僅工時有保障、加班有錢拿,收入還是台灣好幾倍。

2022年醫院獲利家數最多,同時也是本土疫情爆發,醫護最苦的一年,但醫院投注在人事的成本卻創下新低。若只靠政府砸錢,欠缺追蹤配套,對非正派醫院來說,恐怕是肥了資方的口袋,苦了第一線人員。

民進黨全面執政已有8年,血汗護理問題仍舊嚴重,今年統測衛護類報考數更創新低,政府應拿出更負責任的態度,不只是靠砸錢解決。民眾不願從事護理工作,關鍵原因在勞動環境,只盼新政府多加油,別讓護理問題擊垮台灣的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