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賴政府對拜登論述 不宜太樂觀

拜登總統25日在西點軍校發表典禮致詞,在盤點國際衝突及美國印太戰略時,提到美國堅持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賴清德總統和外交部第一時間表達謝意,但也引發會不會太過樂觀、高估美方對台友好的疑問。

拜登的講話,由於時間點敏感,正逢中國環台軍演結束,賴清德總統和外交部紛紛對美方表達感謝,認為這是美方願意在中國武力犯台時,馳援台灣的態度;尤其拜登致詞中還加了一句:「美國在必要時願動用武力來保護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盟友,和核心利益。」

賴政府歡欣鼓舞,顯然認為台灣名列拜登口中的「盟友」。台灣有此想法並非毫無根據,畢竟拜登曾經幾次在受訪時正面回答,表明台海若發生戰事,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雖然每回白宮都跳出來澄清,強調美國對台政策沒有改變,但這樣不知是否刻意或無心的「口誤」,已讓台灣充滿信心。

不過,單就拜登此次致詞來看,未必有意強調軍事援台。一來,台灣只出現在致詞中一次,相較於俄烏戰爭和以哈衝突的篇幅,形同被快速帶過;二來,拜登雖言明在必要時願動用武力保護盟友,但那是一句總結之言,並非單指台灣,甚至不一定包含台灣。

拜登也提及,美方除了顧及盟友安全,也關心其核心利益。當台灣在分析美方是否援助時,必須時時捫心自問:台灣是否為美國的核心利益之一?台灣的經濟、戰略價值是否大於美國對於戰爭代價的整體評估?

先不論美國是否當真視台灣為盟友,就算台美關係「無名有實」,更值得注意的是,美方儘管談及盟友安全說得冠冕堂皇、義憤填膺,但拜登在致詞中說到烏克蘭情況時仍指出,雖然美方堅持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但現在沒有任何美國士兵在烏克蘭戰場,他將堅持維持現況。

可見,美國是不會輕易向大國開戰的,對俄國如此,對中國亦然,況且美國大選在即,美國未來的態度難料,賴政府對於美方論述不宜太過樂觀,更不宜僅以此為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台灣走在美中鋼索之上的最佳心態。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1歲分別被收養 7年前相認 華裔雙胞胎高中畢業再聚
將中國三輪車賣到美國 農村小伙曾日入萬元美金
AI搶工作 78%受訪雇主不打算用應屆大學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