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透視》釋憲案若插隊 恐坐實綠友友非議

藍白提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委打算提釋憲翻案。圖為立法院21日院會處理國會改革相關法案。(本報資料照片)
藍白提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委打算提釋憲翻案。圖為立法院21日院會處理國會改革相關法案。(本報資料照片)

藍白提國會改革法案,民進黨立委打算提釋憲翻案,並爭取憲法法庭作出暫停處分,但憲法法庭日前聲稱,今年10月底許宗力等7位大法官任期屆滿前,待審案件甚多,取消2案的言詞辯論庭,未來如果「火速」審理立委聲請案,大法官們恐坐實「綠友友」的非議,也葬送司法尊嚴。

憲法法庭15位大法官,都是前總統蔡英文提名任命,其中並為司法院長的許宗力及詹森林等7名大法官,10月底任期屆滿走人,卻在4月開庭審理關係未來台灣司法制度走向的死刑存廢,受到外界批判。

5月初憲法法庭公告,原訂5月21日辯論的禁止選前公布民調案、7月9日辯論的受刑人勞作金案,庭期延期舉行。憲法法庭解釋,因目前待審案件甚多,討論費時,恐無法在7位大法官任期屆滿前審結,所以先將2案的言詞辯論庭延期。

依此說法,今年10月底前,除死刑釋憲案,還有許多案件足夠讓大法官們忙到無法負荷,不應該還有時間去審查其他新聲請的案件,倘若讓國會改革法案的釋憲案「超前」插隊排入審理,對其他由人民及法官等聲請的釋憲案,將情何以堪。

更何況,此次國會改革法案中,涉及未來被提名大法官在立院答覆問題時,應提出相關資料並據實答覆,若有隱匿或虛偽可處2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罰鍰,這種「涉己」的釋憲案,大法官們理應自知分寸,遵守憲法妥適處置。

未來7名大法官雖然仍由賴清德總統提名,但一旦國會改革法案三讀通過並實施,經藍白立委過半席次審查,總統提名大法官人選,國會不一定都會埋單,也因此,國會改革法案的聲請釋憲案,理應交給新提名任命的7位大法官,再作出公正客觀的憲法判決,若由現任15位「清一色」的大法官提前審理,招致的批評不僅只是「綠友友」的非議,司法威信才是最傷,民進黨必須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