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灣史運動特展 以新視角重新認識臺灣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為臺灣未來,創造一部新的臺灣歷史!《2624-新臺灣史運動特展》即日起至11月17日,在文化總會城南空間登場,與全球頂尖臺灣史學者合作,結合過往歷史普及教育成果、新媒體技術,規劃「海」、「島」、「人」3大主題,將內容設計成多個互動式關卡,盼引領國人穿越時空探索島嶼文明,從遊戲中認識臺灣歷史。

「臺灣吧」和「故事」長期致力於歷史普及教育的推廣,更於10週年之際攜手以《新臺灣史運動》的計畫內容為基礎打造特展,不僅匯集包含荷蘭萊頓大學名譽教授包樂史、日本一橋大學教授洪郁如、日本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顧問若林正丈、臺大歷史系教授吳密察與陳翠蓮等國際研究學者的觀點,更設計假想未來為背景的互動式歷史體驗,觀眾將化身為探險家,隨著600年後的探險隊透過「海」、「島」、「人」3大主題,以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臺灣的起源與多樣文化。

展覽於今(27)日舉辦開幕記者會,邀集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與秘書長李厚慶、雙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三雄及臺灣歷史博物館長張隆志共襄盛舉,並首播「臺灣吧」全新製作「新『動畫臺灣史』」將近7分鐘的動畫影片,再度帶領觀眾了解過去,並重新看待歷史與自身的關聯。

於未來的2624年,一支名為「2624」的探險團隊展開一場尋找失落文明的冒險旅程。在西太平洋深處,其意外發現600年前驟然消失的「海島人」文明遺跡,並從海底打撈出一件不尋常的文物「一個翠綠色玻璃瓶」,疑似是海島人盛裝啤酒的器具,且一連串難以置信的超自然現象正隨之展開。在《2624-新臺灣史運動特展》中,民眾將化身為2624探險團的一員,與來自600年前的「黑啤」 一起拼湊散落各處的歷史線索,探索文明滅亡的真相。

其中,「海」主題設置「遷徙與移動」、「共振與共鳴」、「連結與互動」3個關卡,藉由拼圖、尋找影片及刊物內容、打開黑色盒子對應臺灣地圖等互動,揭示海島人文明的起源;「島」主題規劃「危險與生機」、「動物與植物」、「微生物與大改造」等關卡,藉由文字、圖片,以及邀請民眾貼上對應標本等環節,向民眾介紹臺灣豐富的自然環境、動植物;「人」主題則有「原民與異人」、「無聲到有聲」、「小人物大有事」等,列出過往年代,各式人物豐富的故事,引領觀重走進臺灣囊括的多元文化中。每個主題包含數道關卡,觀眾需依據線索指引一步步解開海島人遺留下的神秘密碼。

此外,展覽也推出多場限量活動資訊,包含,「深度導覽」、「城南文史走讀」、「大師論壇-你的歷史不是我的歷史,何謂原住民視角的臺灣史?」、「大師論壇-對話海洋・連結世界:臺灣史,從來不只是臺灣!」因場地空間有限,每場次名額報名額滿即截止,詳細報名及活動資訊可至文總官網查詢,歡迎民眾踴躍報名,一同認識新的臺灣史敘事可能。

在《2624-新臺灣史運動特展》中,民眾將化身為探險團的一員,與來自600年前的「黑啤」 一起拼湊散落各處的歷史線索,探索文明滅亡的真相。(記者劉昕翊攝)

《2624-新臺灣史運動特展》規劃「海」、「島」、「人」3大主題將內容設計成多個互動式關卡,盼引領國人穿越時空探索島嶼文明。(記者劉昕翊攝)

展覽於今(27)日舉辦開幕記者會,首播「臺灣吧」全新製作「新『動畫臺灣史』」再度帶領觀眾了解過去,並重新看待歷史與自身的關聯。(記者劉昕翊攝)

展覽於今(27)日舉辦開幕記者會,邀集文化總會副會長江春男與秘書長李厚慶、雙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三雄及臺灣歷史博物館長張隆志共襄盛舉。(臺灣吧提供)

「海」主題設置「共振與共鳴」,民眾可藉由尋找影片及刊物內容揭示海島人文明的起源。(記者劉昕翊攝)

「海」主題「設置連結與互動」個關卡,讓民眾打開黑色盒子,幫學者在臺灣地圖上還原盒子內介紹的地方。(記者劉昕翊攝)

民眾可在「設置連結與互動」個關卡,打開黑色盒子幫學者在臺灣地圖上還原盒子內介紹的地方。(記者劉昕翊攝)

「人」主題設有「原民與異人」、「無聲到有聲」、「小人物大有事」等關卡,觀眾需依據線索指引一步步解開海島人遺留下的神秘密碼。(記者劉昕翊攝)

民眾在「島」主題規劃的「危險與生機」中,認識臺灣豐富的自然環境,例如颱風、黑水溝等。(記者劉昕翊攝)

民眾拿起「動物與植物」關卡的標本,貼上對應到牆上的剪影進而認識與海島人共存的動植物。(記者劉昕翊攝)

民眾化身探險團的一員,把標本貼上牆上對應的剪影,幫助探險團認識與海島人共存的動植物。(記者劉昕翊攝)

民眾藉由手電筒互動方式,閱讀過往年代各式人物豐富的故事,走進臺灣囊括的多元文化。(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