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交融的台中中區:繼光香香雞的起源地,還曾是電影娛樂、高級文教區

大多數的城市從港邊往內陸發展,台中市則相反,從中區火車站周遭開始往西邊擴散,十分特別。

中區範圍小巧精緻,綠川、柳川蜿蜒而過,沿途街道都能看見古典工法建築、百年老店街廓,譬如小吃聞名的第二市場、陳允寶泉糕餅舖、繼光香香雞起原地等,依舊保留原貌和滋味,承載許多台中人的回憶。

日治政府以「棋盤狀」建設發展台中,從中區為中心往西邊發散,若從高空看大台中地區地圖,就能清楚看出脈絡。今天就帶大家「發散式」逛中區,聽聽在地人的心情。

繼光街商圈平日人潮不多,窄小的街道只有周末和過年較熱鬧。圖片來源/IG_jkychn
繼光街商圈平日人潮不多,窄小的街道只有周末和過年較熱鬧。圖片來源/IG_jkychn

繼光街

「繼光香香雞」發源地──繼光街,其實不只是炸雞,以前光景可不一樣,它曾是台中最繁榮的商圈哩,就像台北西門町。繼光街曾有「榮町」之稱,從字面即能想像當時繁榮熱鬧的街景,譬如街區北端是電影、鐘錶生活雜貨等場域,南端則是優質的住宅文教區。

光復之後,熱鬧依舊,據當地人分享,以前每到過年繼光街就變成年貨大街,譬如元宵小吃、干貝花菇等南北貨,再走幾步到自由路和中正路,精緻衣帽皮鞋,甚至玩具都能在這裡找到。

商業發展蓬勃也帶動建築設計,當時多是二、三層房子,現在還能找到巴洛克風格雕刻、柱飾,還有日治大正時期街屋,山頭與二樓有細緻又華麗的雕刻,仔細看還能分辨出人與虎的樣貌喔。

德安青草店在青草街很有名,青草茶是老滋味,招牌倒是重新設計過了。圖片來源/IG_misty.huang
德安青草店在青草街很有名,青草茶是老滋味,招牌倒是重新設計過了。圖片來源/IG_misty.huang

青草街

每個城市都有一條青草街,台中青草街也在中區,成功路、光復路和綠川西街街都有幾間青草店。而最特別即是成功街,位於第一市場旁,即便後來第一市場火燒、沒落、改建,它依然保持原貌。位在巷子裡的漢強百草店、阿蘭青草店,散發出陣陣特殊的青草生味。

青草店賣養肝茶、枸杞茶、洛神茶、青草茶等等常見茶品,不過每一間配方不同,味道也有些微差異,清香度和甜度都不一樣,這時候只能效仿神農嚐百草,試出自己喜歡的味道囉!

東協廣場有很多東南亞小吃、餐廳,都是手工好滋味喔!圖片來源/IG_mojoscott
東協廣場有很多東南亞小吃、餐廳,都是手工好滋味喔!圖片來源/IG_mojoscott

東協廣場

台中人習慣稱東協廣場為「第一廣場」,二、三十年前,繼光街像西門町的話,那第一廣場則是台北的東區,是時下年輕人聚集的時髦場域。

現在的第一廣場改名為東協廣場,高達十幾層的大樓有好幾個東南亞超市、各式東南亞美食餐廳,還有娛樂場所如KTV、撞球俱樂部,溜冰場等,每到假日,許多外籍移工會到這裡找家鄉味,採買生活用品。

像聖佛朗西斯廣場餐廳賣菲律賓菜,特色菜Kaladerta蒜式炒牛肉辛香辣味好下飯;泰羅七七的泰國菜很道地,價錢也便宜地叫人吃驚,最貴的檸檬魚只要兩百元就能吃到。

第二市場小吃

第二市場創立於日治時期1917年,最初的名字是「新富町市場」,1930年代中期遇大火重建後,紅磚建築物成六角放射狀,初次進去很容易失去方向感喔。

即便中區曾落寞一陣子,但第二市場的小吃地位,依舊在台中人心中有屹立不搖的地位,知名的有豪邁厚切魯肉的李海魯肉飯、每天日本鮮魚直送的楊媽媽立食鮮魚湯、老賴茶棧喝古早味紅茶,當然還有王記蘿蔔糕三吃,各個都是經典。

另外還有百年丁山肉圓、小庭找茶都是新一代接手經營,環境裝修新穎,吸引年輕顧客上門嘗嘗好滋味,別有一番新鮮氣息;而天天饅頭地位更不用說了,包滿紅豆餡的炸饅頭,一個五塊錢卻甜而不膩,大家吃的都是回憶。

延伸閱讀
台中「櫟社」一次蒐集40種台灣茶 山水詩詞入包裝

日式建築「臺中文學館」懷舊滿點,好吃好看又好拍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