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基金脫鉤健保 邱泰源談醫政改革願景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曾以寧台北18日電)新藥百億基金,行政院近日定案額外公務預算挹注,脫鉤健保,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告訴中央社,健保改革伴隨醫政改革,分級醫療、家醫計畫強化是「健康台灣」的基石。

癌症蟬聯10大死因首位多年,高價癌症新藥難以納入健保,台灣病患買不起自費新藥成常態,病友團體多次呼籲,除了健保總額以外,應盡速以公務預算成立新藥基金,總統賴清德提出的「健康台灣」國政願景,全力打擊癌症,包含成立百億癌症新藥基金。

癌症新藥基金今年初步規劃於健保總額內,暫時性支付與新藥給付加起來共約新台幣60多億元,但外界憂長久恐加劇健保財務黑洞擴大,衛福部日前提出爭取明年度預算,納入支應癌症新藥基金的公務預算。

作為守護台灣2300萬民眾健康主管機關首長,邱泰源接受中央社專訪表示,新藥百億基金確定由公務預算專款專用,取代健保總額支出,避免稀釋點值,或排擠其他醫療項目,「百億對政府來說不是大事情」,政府過去也拿出來過,當初是進健保安全準備金大水庫。

家庭醫學科醫師背景出身的邱泰源認為,健保改革絕對要伴隨醫政改革,才可能成為建立「健康台灣」的基石,其中健全家庭醫師制度是關鍵,已有許多研究指出,家庭醫師及社區醫療群投入更多資源,不僅能減少社會對疾病的擔心,增加落實預防保健措施,更減少後端醫療費用。

邱泰源舉例,若民眾發生胸悶情況,常直接到大醫院看胸腔科,照了X光找不到問題,再轉診到心臟科做心電圖,但可能只有最熟悉的家醫,才知道他是因為最近心情不好,才會造成心身症,但過程不僅浪費健保費用,也花掉專科醫師的時間。

健保署已提出各項轉診策略,邱泰源說,只要方向對,自己都支持;此外也考慮稍微降低部分負擔比例的情況下,落實健保法中明訂的,「不經轉診,於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門診就醫者,應分別負擔30%、40%及50%費用」等規定。

除了落實分級醫療,邱泰源指出,須在醫療單位之外,更結合社福、長照體系,並配合科技發展與AI人工智慧,建立以人為中心、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性健康照護體系,才可能建立醫療院所運作順暢,醫事人員有尊嚴與安全地發揮專業環境,維護人民最高的醫療品質。(編輯:李亨山)1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