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橋清理工作結束 巴爾的摩港航道重新開放

今年3月底,東岸海運樞紐巴爾的摩(Baltimore)港發生巨型貨櫃輪撞斷橋梁的意外,不但造成人員傷亡,也阻斷航道,所幸有關單位全力展開大規模清理作業,10日提前宣布重新開放航道。

馬里蘭州民主黨籍州長摩爾(Wes Moore)指出:「只要我們一同努力,我們確實可以完成大事。」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位於巴爾的摩(Baltimore)港口的基伊大橋(Francis Scott Key Bridge)3月26日被巨型貨櫃輪撞斷,導致航道嚴重受阻,原本預估需6至12個月恢復航行,沒想到只花11周時間,700呎寬、50呎深的主航道清理完畢,宣告巴爾的摩港口走上復甦之路。

巴爾的摩的民主黨籍市長史考特(Brandon Scott)直言:「外界對巴爾的摩倒數計時,但巴爾的摩再次證明外界是錯的。」

報導指出,當初意外發生後數小時,史考特一度難過地與州長摩爾相擁,但經過陸軍工兵團(Army Corps of Engineers)與海岸防衛隊(Coast Guard)以及聯邦、州等各級地方官員通力合作,大規模清理作業順利完成,航道提前開放。

史考特強調:「過去從政者總是自掃門前雪,但這回大家非常關心這起意外造成的影響,沒有事不關己,我敢說這可能是美國史上第一次。」

巴爾的摩顧問公司Sage Policy Group經濟學家巴舒(Anirban Basu)表示,斷橋意外造成的破壞,導致港口吞吐量驟降,只剩小型航道可用,貨物運量減少,加上航道清理費用,預估巴爾的摩經濟損失高達12億元。

不過,陶森大學(Towson University)區域經濟研究所(Regional Economic Studies Institute)首席經濟學者伊拉尼(Daraius Irani)指出,巴爾的摩整體經濟損失沒有預期慘重,航道重啟可為航運業者帶來曙光,但斷橋造成的交通黑暗期,恐會持續至2028年新橋完工為止。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亞市出租屋 1男3女拎包入住爆衝突 華人屋主被迫開槍
矽谷科技業去年薪資下跌15% 有人「洗澡不敢洗太久,盡量少用電」
台灣盛香珍果凍好市多上架 南加華人瘋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