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不隨便!隨手可防電磁波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智慧型通訊裝置與軟體因為能夠帶來許多的便利,造成現在人手一機的盛況,但同時也引發社會大眾對於電磁波是否對人體有害的關注與疑慮。

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統計,截至2012年底,台灣的手機用戶數已超過2865萬;另外,Google在先前所發表的智慧型手機行為調查報告中也指出,台灣的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已從去年的32%提高到今年的51%,而國人對於手機的依賴度更是高居亞太地區之冠。

其實,早在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屬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電磁波輻射歸類為「2B致癌物」,與我們熟知的殺蟲劑DDT、鉛和引擎廢氣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並列為同級。

對此,從事電磁波防護產品開發的沈家企業董事長沈萬康指出,按國內現行的法令規定,手機在上市前都必須進行SAR值(電磁波能量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檢測,其單位為「每瓦/公斤(W/kg)」;同時,國家電信總局也要求手機業者,所有上市的手機都必須標示合格的SAR值。

沈萬康表示,雖然目前對於手機電磁波是否會危害人體健康仍有爭論,但民眾在選購手機時,仍可參考手機上所標示的SAR值,甚至是附加使用防電磁波貼片等用品,以確保自己的健康不會受到手機電磁波的影響。

對於目前在市場上熱銷的手機防電磁波貼片,沈萬康說明,由於製造技術的日新月異,目前的手機防電磁波貼片是利用高科技冷熔技術將金屬微米化,增加其密度來提高覆蓋率,再搭配特殊噴塗工法;他特別指出,市面上部分少數擁有專利的貼片產品,經檢測甚至已達到能阻擋90%以上電磁波的水準。

另外,為解決多數民眾對電磁波的疑惑,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先前發行的「漫談電磁波」手冊中就建議民眾,使用電器用品時應盡量與頭部保持距離,充電時也要距離人體至少30公分以上,並避免將充電器放在床頭或床邊;另外,平時要習慣隨手關閉不必要的電器用品或照明燈具,這樣不但能節省能源,更可避免不必要的電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