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厝寮大排整治 搶救淹水危機

雲林縣沿海地層下陷逾200公分,縣府整治麥寮鄉施厝寮大排解決排水問題。(張朝欣攝)
雲林縣沿海地層下陷逾200公分,縣府整治麥寮鄉施厝寮大排解決排水問題。(張朝欣攝)

雲林縣地層下陷嚴重,沿海的麥寮鄉自1985年至今,累積下陷量最高逾200公分,部分地區甚至低於海平面以下,暴雨遇漲潮時排水匯集於低地,內水無法排出,且常發生海水倒灌,雲林縣政府22日舉行麥寮鄉「施厝寮大排(第2期)治理工程」開工動土典禮,預定明年10月完工。

預定明年10月完工

麥寮鄉位於沿海地區,施厝寮大排集水區域為狹長形,平均坡度約1/1500,中、下游地勢平緩,上游則略陡,因地層下陷嚴重,局部地區標高已低於海平面以下,暴雨遇漲潮時,排水匯集於低地,不僅無法排出,且常發生海水倒灌,導致排水困難。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為整治麥寮地區排水,縣府積極向水利署爭取補助經費,進行「施厝寮大排(第2期)治理工程」排水路整治,改善排水路7K+105至7K+600河段,總長464.5公尺,經費4180萬元,工期360日曆天,預定明年10月完工。

下陷中心移往內陸

雲林縣政府水利處表示,早年雲林沿海地層下陷嚴重,主要是60年代後沿海地區養殖漁業興起,因需仰賴大量淡水穩定養殖水質,在地面水源缺乏情況下,過量抽用地下水,造成持續地層下陷,最大累積下陷量達220餘公分。但隨著養殖業的減少,目前沿海地區下陷情況已趨緩。

根據地層下陷防治資訊網,雲林1985至2020年累積下陷量圖,顯示早期雲林地區有2個下陷中心,1個位於口湖鄉金湖附近,另1個位於台西鄉蚊港附近;1996年後,雲林下陷中心逐漸移往內陸,1999年以後下陷中心集中於褒忠鄉、土庫鎮、虎尾鎮與元長鄉。

縣水利處指出,根據近年觀測資料分析結果,沿海地區的地下水位回升,地層下陷趨緩,縣府將持續進行地層下陷防治,配合排水整治,逐步提升地區防洪機能,減輕鄉親的淹水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