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中辦銀行卡如開盲盒 政策鬆綁各地解讀不同

隨著外籍人士在中國開設銀行卡及入住酒店的限制取消,不少海外華人表示,在中國能辦卡解決支付問題,讓旅行和商務方便很多;但也有華人吐槽,在中國辦事如開「盲盒」,雖有政策,但是同一件事一個地方能辦,換個地方就不一定能辦理,今天能辦,但不代表明天也可以辦。

不收現金 有錢難花

在中國,多數地方不能使用美國信用卡,各種消費基本靠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尤其使用滴滴打車,必須用電子支付。如果用現金,沒法叫車,需找親戚朋友代為充值費用。華人孫先生今年4月在中國旅行,他說,機場、火車站還有出租車的上車點,或請酒店前台幫忙叫車,在其他地方叫車的難度很大。運氣好也許能叫到可付現金的車,但有些司機不太樂意收現金,因為包括出租車司機在內的許多中國民眾,出門通常不帶現金,所以無法找零;除非乘客自備零錢,否則就會拒載。還有一次想買路邊10元酸奶,用50元人民幣現金支付,結果店家無法找零,第一次體驗到有錢花不出去的感覺。

去年開始中國新政,讓外籍人士在中國可以辦銀行卡,但是辦卡成功與否,因地而異。華人常女士表示,外國人辦中國卡這件事,不同城市不同銀行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開銀行帳號要去大城市和直轄市,她之前去上海的中國銀行辦卡,對方回覆「她的簽證是旅遊探親,不能開銀行帳戶,只有持工作簽證的外籍華人才能辦」。隨後她前往工商銀行,對方稱,有一個能接受短訊驗證碼的中國手機號、美國社安號(SSN)及外國護照就能開戶,可見即使是中國四大銀行,政策也不同。

還要提醒的是,即使能辦銀行卡,但需要五個工作日審核;審核通過後,才能存錢和使用。如果時間不充裕的外籍人士,可能無法完成這個辦卡流程。此外,這些信息也只能在上海地區的一些銀行適用,其他城市未必如此,需要前往銀行網點詢問才知道。

實名認證 話卡難辦

在中國需要電話認證的地方很多,有一個中國電話卡很重要,但在中國辦理電話卡需要身分證,這對外籍人士是一道門檻。華人秦小姐說,她最近回國旅行,想辦一張中國電話卡,去了兩個手機營業廳,都不給外籍辦新卡號,能辦與否,基本要看當地政策和當時的辦事人員;且完全不給辦預付卡,一定要按月付費。秦小姐就待兩、三周,不到一個月就離開,對方回覆是「對不起,辦不了」。秦小姐認為,回中國前在網上做功課也沒用,因為信息不確定性太高,每個人提供的都是碎片信息,有些事換個地方、換個人,結果就不同。

在中國買手機流量包,也需要實名認證,有華人在中國想買一個流量包方便上網,但是需要身分證和人像掃描實名認證才能使用,只能求助中國的親朋幫忙。同時,因遠程工作需要用Gmail等軟體,還要翻牆買「VPN」,又不知道哪個VPN好用,感覺去趟中國,要做各種準備。

要身分證 門票難買

在中國乘坐交通工具、買景點門票,都需要頻繁刷中國身分證,這對沒有中國身分證的海外華人來說,增加很多不便。華人小敏最近回北京,發現在機器上買地鐵票需要身分證,外籍人士需要去特別的人工售票窗口,這只是針對大城市,二、三線城市則未必有這樣的窗口服務。掃碼支付搭公車,也要實名認證,或每次準備好零錢。中國很多景點,也要事先網上買票,不僅要填寫中國手機號、身分證號做實名認證,且不收國際信用卡。

延伸閱讀:

打卡式旅遊模糊中國城市樣貌 「出片」成最高指導原則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美最高法院大法官坦承接受招待 共和黨金主買單「50萬豪華旅遊」
谷歌殺妻案凶宅掛牌 賣家經紀:雙方決定
轉型電動車… 燃油車新規從嚴上路 要更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