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玉里

中國時報【王浩一】 玉里處在花東縱谷平原之上,西有高聳的中央山脈,東倚海岸山脈。在秀姑巒溪河床上的單車專用道上,駐足遠眺群山,吹風看雲。這是一座充滿靈氣的小鎮。 花蓮,是我喜歡的後山,好山好水,但是少去。對於一個居住在台南的我,不管南下或是北上,都是台灣「非地理最遙遠」的距離。曾經一次,去花蓮市演講,清晨出門,走南迴鐵路,中午趕到花蓮。傍晚離開,北上到了台北再搭高鐵回台南,深夜十一點多抵達台南站。一天內完成了「壯遊台灣一圈」,說得瀟灑,坐得腰酸背痛。 春末,拍攝新一季的《浩克慢遊》,選擇了花蓮的「富里與玉里」,這一鄉一鎮位於花蓮縣的最南端,富里再往南就是台東縣了。我曾經在初秋貪看滿山金針花,從台東太麻里到了富里的六十石山。至於玉里,位於富里之北,彼此相鄰,是花蓮縣南部的區域中心。如果以地理環境說明,玉里處在花東縱谷平原之上,西有高聳的中央山脈,東倚海岸山脈。拍攝節目時,有一橋段是騎著單車,在秀姑巒溪河床上的單車專用道上,駐足遠眺群山,吹風看雲。這是一座充滿靈氣的小鎮。 說「小」鎮,倒是小看了她,這可是台灣的「40鎮」行政區當中,面積最大的鎮,面積略小於台北市。玉里,也可說是花東──台灣東部──地理中心,花東公路的中段,交通要道,普悠瑪列車會停靠的「大站」。 玉里,舊稱「璞石閣」,有三種來源說法,其一1875年台灣鎮總兵吳光亮越過中央山脈至此屯兵,見到秀姑巒溪底有諸多白玉石(大理石),如同未磨的「璞」玉「石」。至於稱「玉里」,則是1917年日本人命名的,取「璞」是未磨之「玉」之意。日治時期,玉里是日本移民心愛的小鎮,稱之「台灣總督府花蓮港廳玉里支廳」,許多日治痕跡的殘影,在這裡隨處可見。難怪年輕時,得有長輩所贈「玉里羊羹」伴手美食,總誤以為是日本製。 近十多年,總聽起朋友說「玉里麵」總總,這次玉里之旅終於見識了。玉里麵,算是小鎮的第一特色美食,約有40多家分佈在火車站、大街小巷、傳統菜市場……如果再算入玉里外圍地區,絕對超過60家。這是驚人的數量,所以你如果到了玉里旅行,不吃玉里麵應該是不可能的事,或是說「由不得你不吃」。我略考據了風氣:早在日治時期日本人把麵食引進玉里。光復後,一位福州人在此落居,開了麵館,賣著外型與油麵相似的黃麵,便宜好吃,受到許多工人歡迎,聲名大噪,時間久了,廣泛風氣,成了頗具特色的地方麵。 「玉里麵」如何定義?我去了邱家「玉發製麵廠」,第二代正在白騰騰的水煙中迅速俐落地將麵條下水,汆了一陣子,撈起,以大風扇散去水氣,小量沙拉油手工攪拌使其「著油」,避免麵條黏糊,也增加彈性口感。我現場抓了一條試吃,理解麵條口感。 建議點湯麵,這是傳統的吃法。豚骨熬煮的湯頭,潤腴順滑感吃得出來,精彩的是,傳統油蔥把麵湯神韻引發出來,油花漂亮,些許韭菜段子和芹菜珠子提味,表面鋪上幾片瘦肉片,甚薄,略柴,卻顯誠意十足,這是「玉里麵」的真髓。陽春,但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