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全新捕鯨船出航 環團、西方國家譴責

解開纜繩之後,排水量9300噸,相當於1艘大型驅逐艦的關鯨丸,緩緩駛離下關港的碼頭,出發前往日本東北地方與北海道周邊海域,進行首度的捕鯨作業。

關鯨丸除了排水量超越2023年除役的「日新丸」,也是全球目前唯一1艘捕鯨母船。一般的捕鯨船除了噸位較小,功能也僅限於撈捕。

而捕鯨母船等於1座海上的魚類工廠,從切割到冷凍保存、真空包裝,全都在航程中一次完成。另外,關鯨丸也是首度採用電動馬達推進的捕鯨母船,船上並且配備了無人機,用來偵測鯨類的動態

下關市日新丸餐廳經理大場良介說:「這間店名叫日新丸,與關鯨丸的前身同名。我們要保存食用鯨肉的文化,未來還要加以推廣。」

站在日本自身的觀點,食用鯨肉不但是在攝取蛋白質,也是延續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本身也是山口縣眾議員出身的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對此特別有感。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表示,「鯨豚類是我國重要的食料來源,與其他海洋生物一樣,應依照科學根據進行永續地利用,這是我國傳統的『食文化』,傳承下去是很重要的事。」

然而在歐美等西方國家眼中,鯨豚類是用來觀賞的,不能成為吃下肚的食物。

西班牙遊日觀光客桑托斯說:「在西班牙,我們想都沒想過要吃鯨類。在西班牙人們吃許多動物跟魚類,但是吃鯨類?這...」.

澳洲遊日觀光客雪莉玻斯沃斯說:「我認為不該重新開放捕鯨,就任由牠們鯨類去吧,牠們有做什麼傷害人的事嗎?牠們不傷害任何人或做什麼壞事啊。」

對於多年來反捕鯨國家的說法,支持食用鯨肉的日本人則指出,其他的肉類也是屠宰動物之後才成為餐桌上的食物。

下關市居民勝本千賀子認為,「我們希望不吃鯨肉的國家可以理解,像是牛、豬、雞等等,要吃也是先行屠宰。如果可以吃牛、豬、雞的話,要我們不能吃鯨肉就很奇怪了。」

目前仍有部分國家從事捕鯨,其中日本多年來都是最大宗,也是反捕鯨國家與團體緊咬的目標。

2014年國際法庭判決日本必須停止在南極海域捕鯨,日本則是在2019年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也因此日本的商業捕鯨將以周邊的經濟海域為限。

共同船舶公司社長所英樹強調,「以商業捕鯨來講的話,我們先不考慮遠赴南極海域。但若日本發生食物蛋白質缺乏的危機,而由政府下令的話,我們就有能力準備去南極捕鯨。」

這次關鯨丸出發前往的目的地,是日本東北與北海道周邊,也就是北太平洋的西半部,鎖定的目標是被列為瀕臨危險物種的「長鬚鯨」。

這種鯨類雖然分布範圍很廣,但族群數量已經相當少,同時在國際壓力下,關鯨丸未來能有多少成果還是個未知數。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牛津路透新聞研究所調查 台媒品牌信任度公視第1【涉己新聞】
相隔31年後 日本7/1起恢復商業捕鯨活動
提案恢復捕鯨遭否決 日擬退出I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