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為何難「出口」?

最近在日本,以商業電視臺為中心,電視劇播放數量越來越多。由於電視廣告收入下滑,透過串流媒體播出及擴大出口來提高收益成為一種新趨勢。然而,迄今為止,日劇的出口仍然談不上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電視劇僅占電視節目出口總量的5.5%

雖然《航海王》等動畫、《怪物》《在車上》等電影作品在海外引發廣泛關注,但另一方面,日本電視劇的進出口則存在明顯的入超。

從日本的無線電視臺截至2023年12月的情況看,NHK在播放義大利電視劇《醫生2 給未來的病歷》,東京電視臺在播放韓劇《現在很美麗》,富士電視臺在播放韓劇《夫婦的世界》。衛星電視BS和CS頻道上,則是全天都有海外電視劇播放。

然而,由日本製作的電視劇卻很少出口海外。根據日本總務省的調查,2021年度日本電視節目出口總額為655.6億日圓。其中,動畫作品為567.2億日圓,電視劇則為36.1億日圓,僅占整體的5.5%。

臺灣原本就有許多日劇粉絲,且近年有不少劇集在日本與臺灣同步播放。但除臺灣這一特例外,過去的一年,成功出口海外的日本電視劇並不多,僅有2022年4月分兩集播出的日英合作電視劇《名偵探待在家(The Homebound Detective)》(日本電視臺)和2016年以單集劇首播,2018年擴展為連續劇後熱播的《大叔的愛》(朝日電視臺)。

《名偵探待在家》講述了一名不出自家兒童房的男子利用網路追查偶像謀殺案的故事。該劇的翻拍權已授予美國的製作公司。另一部講述上班族男性間愛情的大受歡迎作品《大叔的愛》,於2021年製作了香港版,近期又宣佈將於2024年被泰國翻拍。然而,日本每年製作的電視劇超過百部以上,其中僅有兩部行銷海外,這一比例實在太低。

電視劇集數太少,制約出口

電視劇的海外銷售分為兩類:一是銷售播放權,在對象國或地區播放;另一種則是授權翻拍。韓劇採用的幾乎都是銷售播放權的模式。

以韓劇《梨泰院Class》(2020年)為例,該劇講述了貧窮青年與財閥鬥爭並一路逆襲,在餐飲界譜寫創業神話的故事。朝日電視臺購買了翻拍權,拍攝了《六本木Class》(2022年)。不過,這樣的例子極少。翻拍需要極高的製作經費和時間成本,因此,購買播放權直接播出更為便捷。

這裡潛藏著一個日本的電視劇難以出口海外的原因。儘管進行配音或添加字幕後直接播放的模式更易銷售,但由於日劇集數較少,因此難以打開海外市場。

日本商業電視臺製作的電視劇通常以1季(3個月)為單位播放,開播時間一般在4月、7月、10月和1月。每集時長約1小時(深夜劇通常更短,多為30分鐘),共10-12集。NHK除了晨間劇和大河劇(歷史劇)外,近來以季為單位播放的電視劇也多了起來。

另一方面,上文中列舉的韓劇《現在很美麗》每集約1小時,共50集(日本版為65集)。引發韓劇熱的《冬季戀歌》(2003年在日本播放)每集約1小時,共20集。在日本透過Netflix播放的人氣作品《愛的迫降》(2019-2020年)每集時長達70-110分鐘,且共有16集。對於海外電視臺來說,日劇轉瞬就結束了,很難處理。

歐美電視劇的集數通常也多於日劇。美劇《法網遊龍:特案組》描寫了與針對婦女兒童的犯罪作鬥爭的刑警,每集約45分鐘,每季約22集,已經連續播放了24年。顯然,其規模與日劇有著天壤之別。

發展時期留下的負面遺產

日本電視劇以「1季」為單位播出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這裡有著多種原因。首先,商業電視臺開始擔心電視劇失敗帶來的風險。倘若收視率在播放初期就急劇下降,那麼最好儘早完結。如果持續播放一年半載,損失就會擴大。以「1季」為單位,可以將虧損減少到較低程度。

商業電視臺對利潤的追求也是原因之一。上世紀90年代為止,商業電視臺發展迅速,廣告很容易招商,因此儘快更新與贊助商的合約利於增加營收。提高電視劇換檔速度可以賺取更多廣告費。但這也讓日劇背負上難以出口的負面遺產。

NHK晨間劇則因集數多而較利於出口。例如《阿信》(1983-1984年)被75個國家和地區引進,該劇雖然每集只有15分鐘,但一年內播出了297集。主人公阿信歷盡艱辛終獲成功的故事在亞洲、非洲的發展中國家中引發廣泛共鳴,同時也出口到了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該劇在日本國內平均收視率達到52.6%,在海外市場也大受歡迎。

同樣在日本國內大獲好評的156集晨間劇《海女小天》(2013年)也出口到了印尼、菲律賓等13個國家和地區。該劇講述了出身於岩手縣的主角天野秋為成為偶像而奮鬥的故事。儘管故事背景設定極具日本特色,但幸福觀以及善惡判斷等價值觀是各國共通的,因此並不影響傳播。

另一方面,探討母性問題的劇集《2個媽媽》(2010年,日本電視臺)被電視劇大國土耳其購買了翻拍權。該劇由日本著名編劇阪元裕二(曾憑藉電影《怪物》獲得2023年坎城國際影展最佳編劇獎)擔任編劇,日本版只有11集,很難直接銷售播放權,而翻拍後的土耳其版共有85集。由於土耳其版集數多,更容易出口,後來被40多個國家引進播出。

此外,日本版《2個媽媽》也進入了韓國、法國、西班牙等國的電視劇市場,但同樣都是透過翻拍形式。如果集數再多一些,想必日本版的播放權將會更有市場。

與外國電視劇的製作經費差距巨大

導致日本電視劇出口困難的另一個原因,是由於製作費不同而產生的品質差異。目前,在日本的黃金時段(晚7:00-11:00)播出的每集時長1小時的電視劇,其製作費約為每集3000萬到4000萬日圓。另一方面,美劇《LOST檔案》(2004年)每集的製作費為450萬美元,其他美劇基本亦同。可見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

因此,美劇可以聘請國內外大牌明星,對劇本精雕細刻,畫面精美,美術製作精良。

為什麼美劇能夠獲得天價製作費呢?這是它將國外播放權收益及Netflix等付費串流媒體平臺的播出收益都預估在內之故。

韓劇也透過向海外出售播放權和付費串流媒體平臺拓展了市場,因此集均製作費可超過1億日圓。直到上世紀90年代,韓劇的製作費一直較低,人們對品質的評價也不是很高。但由於集數較多,銷售量增加,加之政府扶持,韓國的電視劇行業逐漸煥發出活力。

韓國政府對電視劇行業的扶持政策之一是於1999年設立「男女平等放送獎」(現稱「兩性平等媒體獎」),用於表彰對實現男女平等社會有所貢獻的電視劇。這使得涉及性別問題的愛情故事增多,電視劇類型變得更多元,並因此收穫了女性觀眾的極大支持。

不僅如此,韓國政府還於2009年設立了內容振興院,在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開辦代表處,推廣電視劇等內容產品。而日本則沒有類似的政府機構。

2023年7到9月,日本電視劇界熱度最高的作品是《VIVANT》(TBS)。該劇講述了自衛隊秘密諜報部隊「別班」與國際恐怖組織鬥爭的故事。這也是一部製作費高昂的電視劇,集均約1億日圓,這是由於得到了TBS出資的日本最大付費串流媒體平臺U-NEXT的支援。若僅靠劇集播出的贊助,不可能籌集到如此高額的製作費。

由於《VIVANT》經費充足,得以使堺雅人、役所廣司、阿部寬等頂級明星連袂出演。該劇在蒙古進行了長達兩個半月的外景拍攝,幾乎沒有使用CG,而是透過實景拍攝呈現出更真實的視覺效果。這些也都得益於充足的經費。

去年10月,《VIVANT》在法國坎城每年舉辦的全球最大規模的電視傳媒展覽會「MIPCOM」上,大獲採購商好評,入選「2023年日本電視劇採購商大獎」,成為採購商最想購買的日劇項目。預計該劇很快會以銷售播放權的形式進入海外市場。這樣的成果得益於大量投入的製作經費。

日劇出口情況將左右電視臺的未來

日本電視劇「出口」難,並非因為導演、編劇等創作者技不如人。Netflix《全裸導演》(2019年)講述了AV行業黎明期的故事,在海外受到讚譽,其中一位導演河合勇人就曾執導多部過電視劇作品。河合勇人還擔任了去年10月日本電視臺播出的《稅調~「繳不了稅」是有原因的~》的總導演。

另一部於2023年大受歡迎的Netflix網劇,也有製作電視劇出身的相關人員參與。以相撲界為背景的《相撲聖域》的編劇金澤知樹,曾是2020年版《半澤直樹》(TBS)編劇組成員。《核災日月 / THE DAYS》描繪了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發生後7天中的故事,負責策劃、製片和編劇的增本淳,曾在富士電視工作到2019年,從事電視劇製作。

如果集數、製作費以及因贊助商要求而過度傾向於年輕人的內容問題能夠得到解決,那麼日本電視劇超越海外競爭對手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在資金籌措方面,若僅靠朝日電視臺的TELASA、富士電視的FOD那樣的自有付費串流媒體平臺,那麼從會員規模來看,很難籌集到巨額經費。因此,包括朝日、富士在內的日本各電視臺都應考慮與海外付費串流媒體平臺展開合作。

日本電視劇在日本國內的市場需求已經飽和。雖然有人將商業電視臺聯合設立的免費點播服務平臺TVer視為「救世主」,但各電視臺透過該平臺獲得的收益僅為電視廣告的50分之1至30分之1,這種以廣告為主要收益來源的傳統商業模式未來難以為繼。電視劇能否成功「出口」,將在極大程度上左右日本電視臺的未來。

高堀冬彥 [作者簡介]

電視專欄作家、記者。大學期間曾是電視臺的學生AD。1990年進入體育日本新聞社,隸屬於電視記者俱樂部,作為文化社會部記者和該部門專門委員,長期撰寫電視行業各類新聞、電視劇評論、各電視臺相關人士或演員的採訪報導等。2010年離職後擔任每日新聞出版社《Sunday每日》副主編等職。2019年成為獨立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