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學者:台灣不應只關注區域內大組織 更該建立實質關係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佐橋亮。(蔡宗穎攝)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佐橋亮。(蔡宗穎攝)

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佐橋亮以「揭露全球動態:強權競逐的複雜加劇與亞洲精算的策略反應」為題發表論文。佐橋亮點出,美中關係持續競爭,且雙方無意踩煞車,美國總統大選也將為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埋下未知數。談到台灣,他提醒不應只關注區域大組織,更該建立實質的雙邊、三邊關係,為區域帶來和平穩定。

佐橋亮點出,烏俄戰爭仍在持續,美中領導人的會面並未帶來顯著結果、美中之間結構性的對立難分難解、中東局勢也再次因為以哈衝突瞬息萬變。此外,國際局勢也因為諸多原因更加不確定,而美國在此其中因為援烏預算卡關,顯示其參與國際的力道不若以往,尤其今年的總統大選更加劇此現象。

佐橋亮表示,雖然美中關係在短期內仍處可控狀態,但潛在的衝突與利益糾葛仍持續中,且雙方無意停止這場競爭。美國總統拜登當局的首要政策是將與中國大陸的競爭擺在首位,大力投資科學技術;與盟友及夥伴合作建立秩序並建立供應鏈韌性,最重要的是,建構一個負責任的競爭關係避免衝突與經濟崩塌。

佐橋亮說,2023年的拜習會雖然最小程度制度化了美中關係,包含恢復了雙方軍事對話,但這仍未解決兩國間根本的對立,也看不到兩國領導人之間能溫暖升高美中關係的契機,美中關係的穩定應該只會有短暫效果。

談到美國在印太地區佈局,佐橋亮稱之為「印太系統」。首先,拜登政府在印太區域採取的「小多邊主義」,拜登更加重視QUAD(四方安全對話),也促成了AUKUS(英美澳三方安全夥伴)的建立,此外,美日澳、美日印等已存在的三方組織也獲得擴張,合作項目也擴及科學技術與防衛技術。而在小多邊主義下,美國在持續穩固區域內的雙邊關係,更強化與菲律賓的關係。

第二,日本與英國在其中局足輕重,包含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菲,日本也與區域內多國提升安全合作;英國則加入了AUKUS,並在其印太戰略下強化與區域內國家的關係。

第三,佐橋亮也觀察到,世界各國對台海和平穩定愈發關注,包含在美日韓、G7聯合聲明中皆對此有所著墨,美國更公開承認台灣在地緣政治與經濟的重要性,更多面向協助台灣提升防衛能力,包含透過軍售、總統命令、軍事訓練等,都是在「維護台海穩定」名義下進行。

第四,隨著科學技術的創新,經濟安全議題也更為重要,與盟友間科學技術的合作也在安全的議題下更為重要。第五,從戰略利益角度分析,不同於冷戰時期,美國對夥伴政治體系的質疑降低了,拜登政府起初雖然描繪了民主對抗威權的現象,更舉辦兩場民主峰會,近期也提升了與印度及越南的關係。

佐橋亮總結,當前國際局勢的複雜度因為一系列體制性因素與意外受影響,美國的總統大選又埋下更難以預測的種子。考量到現今國際秩序,想穩定當前局勢得國家間自然會加強建構更精細的夥伴網絡,然而要超越狹窄的安全框架獲得支持大概只會發生在包含自由貿易等相互的規則被提升後才可能發生,而這些合作與國際秩序將被年底的美國總統大選所影響,也要特別注意美國以經濟安全為名的經濟國家主義。

佐橋亮表示,冷戰後國際秩序的波動未來將有增無減,他特別提到,日本未來外交動向值得關注,透過擴張夥伴網絡、與已開發國家的合作並涵蓋至開發中國家、加強與ASEAN(東協)的關係等,都是在推展更廣的「多層秩序建設」。而在其中日本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如何在其中運用國際秩序與如何在中共影嚮力大的國家推廣國際秩序都是未來重大挑戰,而未來中日韓峰會的時間點將會是一項測試。

最後,佐橋亮提到,有聲音呼籲台灣應被邀請加入AUKUS、CPTPP等,這當然沒問題,但他認為,現在的系統更像是由多層網絡所組建起來,不只是QUAD、AUKUS等大組織,最重要的是透過不同方式提升安全夥伴關係、經濟夥伴關係等,但不應只將目標放在大組織,也要建立更實質的合作,無論是與區域國家建立雙邊、三邊關係。透過這些方式,建立並強化區域網絡,也可能會進而為區域帶來和平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