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建築師磯崎新獲普立茲克獎

中國時報【李怡芸╱綜合報導】 國際建築界最高榮譽的普立茲克獎,2019年獲獎人揭曉,由88歲的日本建築師、城市規畫師、建築學者磯崎新獲獎,評委會以此獎肯定他勇於擁抱前衛,不斷演變。台灣建築學者、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主任王俊雄則表示,今年的獲獎名單有些「跌破眾人眼鏡」,但仍有得獎脈絡可尋。 磯崎新至今已從事建築長達50多年,設計建成的建築不下百座,普立茲克評委會主席斯蒂芬.布雷耶法官表示:「磯崎新是一個先驅者,他意識到對建築的需求是全球性與在地化的統一」,而磯崎新「多年以來,不懈努力,確保世界上具有悠久建築傳統的地區不侷限於這一傳統,而是助力傳播這些傳統走向世界。」 磯崎新於1931年出生於日本九州大分市,正值二次世界大戰,14歲時對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的記憶,影響了他後來的建築理念。他曾回憶:「我是在核爆中心附近長大的,那裡是一片滿目瘡痍的廢墟……我對建築的最初體驗是一片虛空,我開始考慮人們應如何重建家園和城市。」王俊雄指出,磯崎新對於西方建築追求的永久性抱持懷疑的態度,「他畫建築的透視圖,還會畫若干年後房子成廢墟的狀態。」 「建築圈多認為磯崎新的作品有如變色龍,從年輕時的粗曠建築到代謝派、後現代、解構……不斷地在變化,他說自己的變,是因為每個案子根據當地脈絡而做。」王俊雄指出,由此亦不難發現其作品及理念,對於當地人喜愛什麼占了重要因素。 部分建築界人士評價磯崎新80年代後的作品,看來都帶些標新立異,如美國佛羅里達的迪士尼總部大樓、深圳文化中心、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新美術館、義大利米蘭的安聯大廈等。 王俊雄表示,從普立茲克建築獎前年頒給西班牙的RCR工作室、去年由印度建築師巴克里希納.多西獲獎看來,近年十分關注建築的社會性,今年磯崎新的出線,或許也反映了新的建築議題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