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將排放含氚廢水 台紐澳學者分析對環境影響

福島第一核電廠產生大量核廢水,經ALPS處理過,預估在今年夏天排放海中,今(21)日上午在一場線上記者會,澳洲阿德萊德大學學者指出,處理水的氚含量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安全標準,就算排放海中,他也敢吃魚。

澳洲阿德萊德大學物理化學及地科學院教授湯尼胡克說:「我們在講的是遠遠遠低於世界上的飲用水含量,我敢吃魚嗎?是的。」

另外一位輻射生物專家,紐西蘭學者克羅夫切克則指出,目前尚未有文獻顯示氚會致癌的關聯,認為氚水對健康影響非常輕微,排入大海算是最不差的選項。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大衛克羅夫切克認為,「我們總有選項去思考該怎麼做,,我認為經ALPS處理排放海中的做法,是最不差的選項。」

中研院學者吳朝榮則透過浮石與國際浮球資料評估,氚水抵達北美西岸約2到3年,來到台灣海域更快,只需1年。

對於原能會表示,只有小部分最快1、2年抵達,學者認為應該不只小部分。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朝榮說明,「我倒不覺得一定是小部分,例如我們去跑操場,有些比較聰明都跑內圈,比較快,海洋除了擴散還有平流向,流動得會比擴散來得快。」

學者指出2021年日本小笠原群島火山爆發噴出的浮石,大約花4個月就漂流到台灣海岸,速度其實蠻快的,認為原能會模擬的核廢水排放,要花4年才抵台有點久,強調海中會擴散,也會平流,後者速度較快。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福島核廢水估春夏排入海 民間:應要求日本提供監控數字
日本擬將含氚廢水排入海洋 我觀察團23日赴日了解
東電申2023春天排福島核廢水 中、韓高度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