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旅遊英文通不通?日本人不說英文的真正原因是這樣啦!

日本旅遊英文通不通?日本人不說英文的真正原因是這樣啦!
日本旅遊英文通不通?日本人不說英文的真正原因是這樣啦!

全球邁向國際化的時代,現今日本人即使接受最長12年左右的英語教育,大多數的人卻不敢開口說英文,當然每個人擅長的科目都不相同,有十項全能的人,也有對讀書完全不感興趣的人吧。不過,就算是自認在學校英文成績不錯的日本人,對英語會話卻一點辦法都沒有,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本文為筆者個人經驗分享

英語學習只停留在課堂上

日本的英語教育美中不足的原因之一是顯然缺乏實踐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並且正確學習實際用法的方法。學校的英語教育所教授的基本上只有「讀」「寫」,為了通過「考試」而學習,實際使用的時間非常少,隨著年紀增長進而接觸長篇文章,結果多數是不太實用的,雖然透過學習,精通文法也記住了很多字彙也是事實。

課堂上老師站在黑板前,學生們安靜的抄著筆記,自古以來一貫的上課情景,無法說是最適合學習英語的環境,偶爾還可見到英語程度有待加強的英語老師仍在教課。近年來,課堂中老師與學生、學生間互相英語對話練習機會增加,可惜出現了「講起來尷尬」狀況,或是除了外語,各種能力培養所需的「從錯誤中學習」觀念也備感缺乏,所以仍維持老師一個人台上講解,學生台下聽課跟著唸的傳統教學。

日本尚未開竅 開口說英語的「必備技巧」

在學校學到了許多,卻少有了實際運用的場合,平時缺乏練習,等真正遇到了就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使用英文的時間實在太少了。鮮少能與外國人交談,加上英語會話、辯論,提案發表、觀賞英文影像等的機會不多,接觸到的英文幾乎只有在書面文字上。
開口說新的語言需要的不僅是單字量,重要的是技巧,即使知道了正確的文法,若是沒有實戰經驗,當然就無法說得一口流利的英文。不把腦中的想法轉變成語言說出口,人與人之間的對話就沒辦法成立,知識可以後天養成,光只會背文法單字是沒有意義的。日本的英語授課好比每個禮拜用文字教「籃球投籃的方法」一樣,坐在椅子上學灌籃。

害怕「錯誤」導致錯失良機

「在失敗中成長」這樣的想法也存在於日本,不過比起身處「不開口說外語的環境下」即使會說錯還是勇於開口,日本則是偏向不願挑戰、不想說錯、以避免尷尬的心情為最優先,日本人的「 生性害羞」與「溝通能力」可說是國民性吧,做事前總是顧慮他人觀感,在班上或人前表達意見需要花費很大的力氣,成了現今的日本社會。

日本社會缺乏使用英語的必要性

對多數日本人來說,視英語為一種選項,缺少了這個選項並不會有什麼不方便的感覺,特別是除了以東京為中心的關東近郊、大阪或京都關西區域等地以外的人,平常不太有接觸到外國人的機會,自然不覺得英語是必備的吧。
另一方面,在學校學習日本教育中唯一的外語-英語,看到每年來自歐美各國的外國人,反而出現想用英文的熱情,對英文有著莫名的憧憬。日本人在似懂非懂的情況下,標示了奇妙的英文,抱持著只要看起來是不錯的英文就好,不明白真正的意思,自然不會對錯誤的英文產生疑問。對於喜歡的品牌或設計近乎盲目的買,有機會來日本觀光時,試著觀察一下往來行人穿的T恤,可以發現有些人身上印著不太對勁的英文。
此外,日本與國際化先進國家相比,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日本人以為住在日本的大多都是日本人。近年來移居日本的外國人增加,尤其是大都市,路上遇到外國人的機率增高,只是外國人口比例還沒有多到日本人不用英文就不行的程度,所以「遇到必須使用英文的機率」相對較低。

阻礙日本人英語能力向上的殺手-片假名詞彙

受到來自各國美食或IT文化等的影響,日本與日本企業吸收了各式各樣的想法並反芻,反映在自身文化上並促使其成長,例如日本人將歐姆蛋改良成蛋包飯、墨西哥餅昇華成墨西哥飯等等,他們擅長把原產國的文化優點發揮到極致,加入日本的技術與創造力予以改良,變成自己的獨創商品,若是用語言干涉不了飲食等文化的話,善於引進外國物品的日本,只有英語是以奇怪的文化型態導入。

許多非常耳熟能詳的片假名詞彙如電視「Television」=「テレビ(Terebi)」、蘋果「Apple」=「アップル(Appuru)」、桌子「Table」=「テーブル(Teburu)」、警車「Patrol Car」=「パトカー(Patoca)」、冷氣「Air Conditioning」=「エアコン(eacon)」等,滲透在日常生活中,這也產生了一些問題,日本人過於依賴片假名的結果,像是「black」、「red」、「light」、「right」,恐怕連真正的英文發音是什麼都不知道。很多人因為不懂正確的英文,還以為與英語為母語的外國人交談時,用日本人自創的單字都會通呢!再來,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簡略成「スマホ(Sumaho)」、麥當勞McDonald's「マック(Makku)」、男演員木村拓哉「キムタク(Kimutaku)」,日本人偏好簡略詞語,這也可能是片假名詞彙不減反增的一個重要因素吧。

日本人才聽得懂!日文中不可或缺的「和製英語」

另外還有一個阻礙日本人英語能力進步的就是和製英語,常用來形容情緒起伏的單字「テンション(Tenshon)」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英文的「tension」為緊張的意思,因此日本人想向英語圈朋友表達現在情緒高昂而說出的“I’m super high tension! (我現在超嗨!)“,只會讓對方黑人問號,這完全就是日本製的英語,嗨的意思完全無法傳達。又或是,將長髮剪短換新造型時,「外表耳目一新」的日文會說「イメチェン(Imechien)」這詞也很經典,”I want to image change (我想換換造型)”奇怪的文法外國人一定是聽不懂的,只會納悶你「想做些什麼?」。電視遊戲或攜帶式遊戲機(正確的英語應是Video Game),日文會說「ゲームソフト(Game Soft)」,其中的Soft指的是軟體的英文”Software”,不知何時簡略成剩下柔軟的”Soft”,由這些例子看來,和製英語對於日本人英語發展的殺傷力真是不容小覷。

日本電視節目種類之一的「ワイドショー(Waidosho)」(正確英語為Talk Show)也是自創,出場藝人叫做「タレント(Tarento)」,名流變成「セレブ(Serebu)」,日本人用的很開心,疏不知這些其實跟英文一點關係都沒有,交雜在英語對話中也是毫無意義的,更別是說當作翻譯使用了。

總結

像這些「為了考試讀的英文」、「鮮少有使用英文的機會」、「害怕丟臉的文化」、「片假名詞彙」、「和製英語」等等,恐怕是大大阻礙了日本人英語能力的發展,不過,屏除這些因素,經過再長的時間都無法改善,恐怕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

其實「想要開口說英文」的日本人很多,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所以總是在原地踏步,首先,先讓自己處在必須使用英文的環境裡吧!
也建議來日本的外國人暫時拋開”日本人不會說英文”的想法,放慢說話速度,爽快的用簡單的英文單字向日本人搭話看看~或許只是短暫的對話,藉由這樣小小的接觸,也能幫助日本人增加對於英語方面的自信。
全球邁向國際化,日本肯定也會愈來愈重視英語教育,對於理解現狀並加強自己能力的日本人,以及今後來日本旅遊的外國人來說,成了彼此拓展視野的契機也說不定呢!堅定意識學習正確英語・活用所學,放眼望去的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不同。

※本文為筆者個人經驗分享

Written by: Keisuke Tsunekawa

▼你還會有興趣

▶日本人的親切溫柔是真的嗎?由日本人來告訴你日本特有的溝通方式&個性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