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爆安全測試醜聞,新版「柴油門」?

(德國之聲中文網)作為全球銷售額最高的汽車制造商,豐田在安全測試醜聞曝光後,已於六月初暫停了三款車型的國內交付。豐田、本田、馬自達、鈴木和雅馬哈發動機等五家日本車企一同被指控,在新車型投產前的認證過程中對強制性測試程序進行了規避。有鑑於此,日本國土交通省官員於6月4日對豐田總部進行了突擊檢查。

全球汽車市場本已競爭激烈,這一醜聞的曝光更是對日本汽車銷售造成重大打擊。就在數月前,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 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電動車銷量的激增。

2015年,德國汽車巨頭大眾(Volkswagen)承認安裝非法軟件以符合尾氣排放測試要求,成為史上最大汽車醜聞之一,嚴重影響了大眾汽車的聲譽和銷量。

大眾汽車尾氣排放醜聞,又稱“柴油門”,也是史上最昂貴的汽車醜聞,大眾為此付出了超過300億美元(27.9億歐元)的罰款和賠償金。“柴油門”事件不僅打擊了大眾集團,還對多家汽車制造商造成了影響。

日本汽車安全測試醜聞是如何發生的?

豐田子公司大發在去年12月首次被指控存在不當行為。這家以生產緊湊型和小型汽車聞名的汽車制造商承認,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對其64款車型的碰撞和發動機測試數據進行了篡改和操控。

為配合調查,大發已將日本國內所有生產暫停長達數月之久,並更換了總裁。

今年4月,日本國土交通省證實,大發生產的所有汽車均符合官方安全標准,並解除了禁令。

交通運輸部隨後指示其他汽車制造商和供應商對過去十年的測試結果進行審查,並對任何認證違規行為進行上報。包括豐田在內的85家公司被要求進行此項審查。

還有其他日本汽車制造商也涉嫌造假嗎?

豐田隨後承認,在2014年、2015年和2020年的六次評估中,對七款國內銷售車型進行的認證測試中存在重大造假行為。

豐田承認在碰撞測試中使用了不充分或者過期的數據,對氣囊的觸發和碰撞測試,以及對後排座椅的損害測試均存在問題。比如碰撞損害測試僅在發動機罩一側進行了測量,而不是按照規定在兩側都進行測量。此外,排放測試也被曝出造假。在此期間,存在測試問題的車型已停止生產。

其他汽車制造商的回應

豐田旗下的Corolla Fielder, Corolla Axio 以及 Yaris Cross三款車型已暫停生產。豐田在海外的生產未受影響。

本周,馬自達也承認在認證測試中存在類似的不當行為,包括使用錯誤的發動機控制軟件進行測試,以及在三款已停產車型的碰撞測試中存在違規行為。馬自達兩款車型Roadster和Mazda 2已經停產。

本田也承認曾在八年裡,在對數十款已停產車型進行的噪音和性能測試中存在不當行為。

雅馬哈發動機承認,在對至少三款摩托車型的噪音測量時偽造了數據。

日本汽車安全測試醜聞能否與“柴油門”相提並論?

盡管業內人士表示,豐田等日本汽車爆出的安全測試醜聞與將近十年前大眾汽車的尾氣排放醜聞類似,但實際上,大眾“柴油門”的影響要嚴重得多。

“柴油門是一樁刑事案件,涉及極端欺詐行為,目的是為了規避美國的環保法律,” 德國汽車研究中心(CAR)前主任、費迪研究公司(Ferdy Research)汽車專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對德國之聲表示,“從這方面來看,日本汽車安全測試醜聞是無法與之相比的。”

大眾被指控違反了美國《清潔空氣法》(Clean Air Act),其通過在發動機控制器中植入作弊軟件,在官方檢驗時會自動調整相關參數以通過尾氣排放標准,而這些車輛在實際駕駛過程中,尾氣排放量可高達測試中的40倍。

隨後,多個國家對大眾展開調查,並開出了數十億美元的罰單。此外,全球有1100萬輛大眾汽車安裝了非法軟件,其車主亦提出索賠要求。

汽車專家杜登霍夫指出,“汽車制造商經常因安全問題對涉事汽車進行召回”,並提到十年前豐田、馬自達和日產經歷的一場汽車醜聞 – 安全氣囊在彈出時發生破裂。

“‘柴油門’事件確實在最初一段時間裡影響了大眾的銷量。但由於大眾汽車非常受歡迎,這種影響很快就消退了,”倫敦汽車研究機構JATO Dynamics的高級分析師菲利佩·穆尼奧斯(Felipe Munoz)對德國之聲表示。“一年後,大眾的銷量再次上升。”

穆尼奧斯認為,安全測試醜聞對日本汽車銷量的影響可能只是暫時的,但醜聞對較小公司造成的打擊可能會比對豐田的更大。

“豐田有著非常好的聲譽,是具全球影響力的汽車品牌。我不認為這次醜聞會對其銷量產生長期影響,”他補充說道。

然而,對於豐田來說,此次測試造假醜聞仍是一個重大打擊。長期以來,豐田汽車以質量高、耐用性強聞名,即便是在二手市場,也有很高的轉售價值。

此外,豐田還受益於其生產混合動力汽車而非純電動汽車的戰略。這一戰略恰好打消了眾多消費者對純電動車有限續航能力和轉手價值的疑慮,也因此為豐田帶來了巨大的利潤。

但豐田現在面臨被中國電動車生產商超越的風險,這些中國競爭對手完全專注於生產電動汽車,並且其2023年的出口量同比飆升了64%。

檢查仍將繼續

日本國土交通省表示,將對豐田總部以及其他四家汽車制造商進行入內檢查。

“我們將對每家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國土交通大臣齊藤鐵夫(Tetsuo Saito)周二對記者表示。

“這種(篡改安全測試數據的)行為破壞了消費者的信任,動搖了車輛認證體系的基礎。這是極其令人遺憾的。” 齊藤鐵夫說道。

調查可能仍需要幾個月時間,醜聞帶來的經濟損失尚無法完全評估。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Yoshimasa Hayashi)表示,他希望將影響“最小化”,並宣布,政府將采取措施來減輕經濟損失。

豐田總裁豐田章男(Akio Toyoda)周一在道歉時表示,某些認證規則可能過於嚴格。但他同時強調,這並不是要為違規行為開脫。

豐田章男表示,公司在開發多款新車型時,可能在測試程序上走了捷徑。

“我們不是一個完美的公司。但如果發現錯誤,我`們會後退一步重新審視,並嘗試糾正錯誤。”豐田章男說。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Nik Mar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