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域蘊藏錳核2.3億公噸 擬2025年開採

(中央社東京21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的研究團隊發現,南鳥島(東京都小笠原村)近海的專屬經濟區(EEZ)海底,存在著含稀有金屬的錳核達2億3000萬公噸,預計明年開始大規模開採。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東京大學等研究團隊2016年發現,南鳥島近海的專屬經濟區(EEZ)海底約5500公尺深的海底是錳核(manganese nodule)的礦床。

讀賣新聞報導,錳核是直徑約5至10公分的黑球狀的海底資源,主要由鐵和錳等的氧化物組成,含有鈷和鎳的比例分別低於1%。而鈷、鎳、錳等稀有金屬是電動車產業常用的原料。

根據「公益財團法人日本財團」(簡稱「日本財團」)今年4月至6月的詳細調查,該水域水深5500公尺深的海底,約1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內,錳核達2億3000萬公噸,分析完採樣的錳核之後,推算鈷的蘊藏量為61萬公噸、鎳為74萬公噸。

日本TBS電視台報導,61萬公噸的鈷與74萬公噸的鎳,分別相當於日本國內約75年分與11年分左右的消費量。

海外已經有企業掌握錳核的開採技術,預計將與歐美的企業合作開採。初期開採成本預計超過50億日圓,費用主要由「日本財團」負擔。

而被開採後的錳核預計供應給日本企業,以「日本財團」為首的機構,明年起將集結日本國內的公司展開共同事業體,以商業化日本國產資源為目標。

東京大學將詳細分析錳核的詳情,提供學術方面的支援。

南鳥島屬於小笠原群島,距離日本本州約1800公里,是日本最東端的島嶼。行政上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村。(譯者:楊惟敬/核稿:陳正健)113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