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東協迎來50週年:在危機時代有必要建立新的夥伴關係

日本與東南亞國協(ASEAN)建立友好合作關係至今50年,雙方之間沒有太大的衝突,一直維持著穩定和諧的關係。然而,在亞洲的安全保障環境發生劇烈變化之中,包括全球性議題的應對,有必要建立鞏固的新夥伴關係。

2023年為日本與東協友好合作50週年。在此基礎上,嘗試著摸索今後日本東協的新夥伴關係。去年5月,由筆者擔任主席,發起「日ASEAN友好合作50週年有識者會議」,經過幾個月的討論,於今年2月向政府提出最終報告書。之後,針對日本東協友好合作50週年,政府內部的相關部門召開兩次會議,各機關也舉辦了各式各樣的慶典和活動。

首相岸田文雄在10月23日發表了「所信表明演說」(類似施政方針報告),他明確表示在預定12月召開的日本東協特別領袖會議上,將「提出下個50年的新合作前景,並且在作為發展核心的印太區域扮演牽引角色」。

在這50年間,日本和東協成員國都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雙方關係以及兩者所處的國際局勢也在劇烈變化中。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與東協各國應該要建立共同願景,一起攜手合作,鞏固彼此的夥伴關係。

「東協的整體性」值得重視

目前,日本在其倡議的「自由與開放印太策略(FOIP)」之中,正積極地定位東協組織/東協成員國的政策。日本希望能夠加強與東協的合作,除了透過「日本東協整合基金」(JAIF)進行合作以及援助東協本身的各項計畫等,狹義的「與東協本身的合作」以外,同時也開始重視日本與東協各成員國之間的兩國合作。例如,協助柬埔寨、越南、寮國的基礎建設,還有以菲律賓、越南等國為對象,個別強化支援海事法的執行能力,以及為了因應恐怖攻擊・治安管理、防災・災害救援,建立相關應變系統和培育人才,展開兩國之間各式各樣的合作模式,這些可以視為廣義的「與東協各國的合作」。

「廣義」(對東協各國)與「狹義」(對東協本身)的兩面作戰,今後對於強化日本與東協/東協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是有益的,也具有加乘效果。就像中國,對於像是在南海問題上與東協部分國家產生嚴重分歧的國家而言,當然不樂見東協各國加強整體性,甚至是團結一致把炮口對外。因此,透過拉攏個別國家來達到分斷東協的外交策略,有時候對自國是有利的。然而,目前日本與東協各國之間並不存在著這般嚴重爭端,因此,對日本而言,能夠尊重並且協助鞏固東協本身的整體性和中心價值,與加強與東協成員國之間的個別合作不會產生矛盾。更進一步地說,提升東協本身的整體性和中心價值,有助於日本東協共同處理接下來要探討的各種議題。

為了建構區域秩序展開協防

東協各國與過去相比有顯著成長,不過各國的經濟發展程度不一,即使是在同一個國家內,也存在著嚴重的經濟、社會差距,因此,有些國家或相關領域仍然接受日本一直以來提供的政府開發援助(ODA)。但是,除了致力於促進東協內部均衡發展之外,日本和東協需要面對的一大課題是,在東亞區域秩序重整的過程中,彼此應該作為建構區域秩序的推動者(promoter)發揮作用,持續深化合作。

從這個觀點來看,就是近年展開的安全保障及協防工作。2016年,當時的防衛大臣稻田朋美在第2屆日本東協國防部長會議上發表「永珍願景」(Vientiane Vision),宣布日本將強化對東協各國的安全合作。以及,3年後的19年提出「永珍願景2.0」,在追求「自由與開放印太策略(FOIP)」之中,明確定位日本與東協之間的協防關係,推出日本東協的協防三原則。

到目前為止,與東協各國的安全保障和防衛有關的協助,日本並非完全沒有參與。透過以東協為中心的「東協區域論壇(ARF)」或者是「東協國防部長及擴大會議(ADMM+)」等,日本在「非傳統安全領域」上予以協助,自2000年代初開始,也參與了以防止海盜為首的海洋安全保障及人道支援・災害救助等領域的支援工作。

然而,進入2010年代,區域局勢變得更加嚴峻,在日本向東協各國提供的援助裡面,海洋安全保障所占比重越來越高。尤其是,日本向主要目標的菲律賓和越南等國提供巡防船,積極強化支援各國的海事法執行能力。甚至,目前日本已經分別與菲律賓(16年)、馬來西亞(18年)、越南(20年)、印尼(21年)、泰國(22年)之間締結防衛裝備轉移協定。此外,日本相繼與印尼和菲律賓舉辦「2+2會談」,由雙方的外交及國防的部長級人士出席與會,開啟了所謂的對話管道。

經濟發展的關鍵在於環境及能源的合作

當然,與東協在經濟領域的合作也相當重要,只是,在經濟上的關係強化,目前原則上主要是由民間機構擔任重要任務。以日本現在的經濟狀況來看,日本企業要像中國的國營企業那樣,在國家政策的強力後援下拓展事業實為困難。另一方面,東協各國也無不希望日本能夠在當地擴大投資,擁有龐大商機。因此,強化供應鏈的韌性、兼顧發展與可持續性等,成為日本與東協的共同課題。

在民間主導下開拓事業或推動技術革新來解決這樣的課題,日本與東協在政府層面應該要做強力後盾,並且有必要提供完善的外部環境。今後日本東協的經濟合作主要是在環境、能源、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等關鍵領域上提供協助。

2022年,日本政府提出「亞洲未來投資倡議(AJIF)」和「亞洲能源轉型倡議(AETI)」,主要有三項:(1)作為全球供應鏈樞紐,提升區域魅力(2)提升永續發展,追求解決社會課題的技術革新(3)加速推動能源轉型,揭示日本與東協之間的共同遠景。甚至在2023年8月,經濟產業省成立了有識者會議,發表「日ASEAN經濟共創願景」。

作為實現目標的四大支柱有:實現永續發展、推動跨國境的開放創新、強化網路和實體連結、建立共創所需的「具活力的人力資本」之生態系統。不管是哪一個領域,日本與東協的企業要如何正面積極地攜手「共創」為關鍵所在。

維持自由貿易體制才能雙贏

美中戰略競爭激化,強調經濟安全保障的聲浪四起。有關像是足以左右軍事平衡和技術霸權的先進技術,來自美中雙方的管制越演越烈,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所衍生的負面效應,使得東協各國的擔憂日益高漲。

另一方面,這種狀況導致企業紛紛將生產據點從中國轉移到東協各國,所以也有觀點認為東協是坐享「漁翁之利」。這也是真實的一面,不過以長期來看,區域局勢的不穩定對於包含東協在內的東亞整體的經濟會帶來不良影響。這個時候,維持以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中心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體制是相當重要的,像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這樣的大型FTA就能夠發揮作用了。

RCEP在包含東協和日本在內的廣泛區域內,為了整備企業活動的環境而設定共同遵守的國際規範,這一點在今後將顯得更加重要。日本與東協透過共同強化RCEP的共通規範,維持此區域的自由貿易體制,對雙方是有利的。

強化知識交流與人才網絡的重要性

從政治・安全保障領域到經濟・社會的各種層面,日本與ASEAN應該要加深雙方合作,致力於實現自由開放、公正的社會及區域秩序。這也是「日ASEAN友好合作50週年有識者會議」在最終報告書裡提出的核心理念。

在這份報告書裡,甚至指出建立信賴關係以及知識交流的重要性。一直以來,國際社會在分裂與衝突中動盪不安,為了協助打造新社會,提供公共財共享互惠以達到區域秩序的和平繁榮,日本與東協之間的相互理解與相互信頼至關緊要。為此,就需要政界、官僚、財界、學界,還有包括活躍於各個領域的青壯世代的不同世代之間,能夠在知識交流層面上進一步深化、拓展,以及強化多層次的人才網絡。

日本與東協各國的目標不見得隨時保持相同,而且東協各國之間也會有步伐不一致及意見相左或立場對立的情形。不過,在多個主體之間,本來就不可能經常有見解或利害一致的時候。即使如此,東協各國長久以來在這個組織下維持團結,對日本而言,與他們之間並不存在著重大的政治爭端,也是長期保持穩定外交關係的珍貴夥伴。為了因應日益嚴峻的國際環境,希望雙方能夠相互理解達到共識,與東協各國建立起真正的「對等關係」。

標題照片:在日本東協特別領袖會議前夕,岸田首相與印尼總統佐科威(右)握手合照,2023年9月6日,印尼雅加達(共同)

大庭三枝 [作者簡介]

東京理科大學教授。生於1968年。專業研究領域是以亞洲地域主義和地域整合為中心的國際關係論。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在東京大學研究所綜合文化研究科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先後擔任東京大學研究所講師、東京理科大學助教、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客座研究員、哈佛大學日美關係項目研究員等。著作有《多重地域構造的亞洲》(有斐閣,2014年)、《亞太地區形成的路徑——邊境國家日澳的主體性探索和地域主義》(minerva書房,2004年,榮獲大平正芳紀念獎、NIRA大來政策研究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