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商泰國廠年底關閉 泰工業面臨挑戰

【看見泰國 Vision Thai】泰國工業或面臨生存危機。工業技術快速革新、中國競爭加劇及每日基本工資調漲等三大議題為泰國工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去年初至今年第一季,泰國已有1700家工廠關閉,日本汽車製造商速霸陸(Subaru)、鈴木(Suzuki)近期因汽車需求萎縮,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和明年關閉泰國生產廠,恐讓泰國相關產業供應商受到連帶影響。

泰國工廠倒閉規模恐擴大

根據泰媒PBS報導,泰國去年初至今年第一季已有1700家工廠倒閉,42000名工人遭解僱,由於經濟狀況不振、科技發展快速、中國企業競爭及全球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泰國製造業工廠恐出現更大規模的倒閉浪潮。

針對日本汽車製造商關閉泰國廠及其他大型實體企業退場問題,泰國貿易和產業雇主聯合會(Employers' Confederation of Thai Trade and Industry)副主席塔尼特(Tanit Sorat)表示,「當大型企業宣布結束當地業務後,將有數千家供應商受到影響」。泰國整體工業發展不振,日汽關廠再次拉響警報,據統計,從2022年12月到今年3月,泰國工業生產指數(MPI)呈現長期萎縮趨勢。

KKP研究中心:泰國工業存在結構缺陷

泰國丘細見博達樂金融集團(Kiatnakin Phatra)旗下KKP研究中心亦對工廠倒閉數量增加感到憂心,2021年泰國每月平均關閉工廠數量為57家,2022年增至87家,去年下半年趨勢加速,數量來到159家接近翻倍,儘管工廠倒閉數量不能反映出整體經濟狀況,但泰國新設工廠的數量也較以前趨緩。

每月工廠的淨增加數量(新設工廠扣除倒閉工廠)由原先的每月150家降至50家,顯示整體工業環境不佳,皮革、橡膠製品、農產加工和機械生產等陷入困境,此外,倒閉的工廠多為大型廠房,而新增的工廠多為小型廠房,一般來說,大廠比小廠更具有良好財務狀況,資本較為雄厚,此趨勢反映出泰國工業存在結構缺陷。

製造業頹勢非暫時性

與此同時,工廠倒閉數量上升,金融機構壞帳金額也上升,顯示製造業頹勢並非暫時性,KKP研究中心表示,泰國工業製造可分為三大類,各有不同的生存挑戰,第一類為隨週期生產的廠商,當需求增加便能增加生產量能,恢復發展;第二類則為因為庫存水位過高而陷入困境的廠商,解決生存困境的首要為消化庫存。

第三類則為面對結構性挑戰的製造廠商,KKP研究中心指出,第三類工業面臨者整體技術革新及其他企業的競爭挑戰,例如硬碟生產的迭代更新,中國廉價產品進口等,這類型廠商恐須技術轉型以及政府制定反傾銷政策來解決困境。

疫後經濟復甦不均成問題

此外,泰國疫後經濟復甦不均,旅遊業復甦快速,製造業緩慢,但服務業對於整體經濟帶動的貢獻有限。而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美國對中國產品增稅並設置貿易壁壘等,亦讓中國向東協及其他市場傾銷產品,恐對泰國出口及製造業造成不利影響。

核稿:陳韋如

封面僅為示意圖,來源:看見泰國 Vision T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