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開放臺灣紅肉紅龍果輸入 國內4家蒸熱處理廠已備好 隨時可出口

國內早期栽培紅龍果(火龍果)以白肉為主,白肉紅龍果早於99年即可經蒸熱殺蟲處理後外銷日本,但紅肉紅龍果國內栽培日增,甚至超越白肉種,卻一直無法銷日。農業部歷經8年努力,日本農林水產省今(5)日終於公告開放我國屬於三角柱屬(Hylocereus spp.)下所有品種紅龍果,包括紅肉、紫紅肉及雜交種均可輸銷日本。

因我國是東方果實蠅及瓜實蠅發生地區,不論白肉或紅肉種紅龍果均是其寄主,日本在99年已同意臺灣白肉種紅龍果經蒸熱處理後輸入,因國內紅肉紅龍果栽培已超越白肉種,農業部於是在105年提送資料,向日方爭取同意我國產三角柱屬紅龍果皆可輸日;歷經臺日多次諮商,並配合日本於去年8月派遣檢疫官來臺進行實地殺蟲試驗認證,確認結果符合殺蟲試驗標準,終於成功促成日方同意開放紅肉種等其他紅龍果。

農業部國際事務司副司長洪曉君表示,紅龍果無論白肉種、紅肉種均為三角柱屬物種,但日本視為不同物種審核市場開放所需檢疫條件;日方今日公告開放臺灣三角柱屬下所有紅龍果品種皆可輸入,檢疫條件為果肉中心達46.5℃蒸熱處理30分鐘,確認殺滅果實蠅後即可銷往日本。

農業部長期輔導包括豐原、楠西、玉井及小港等4家外銷鮮果實蒸熱處理場,並以冷鏈計畫推動設備升級及環境改善,以提升檢疫處理效能。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配合於5月邀請2位日本檢疫官來臺,辦理夏季鮮果實檢疫處理及輸出檢疫事宜,完成相關設施認證及測試,隨時可以進行紅龍果輸出檢疫處理。

洪曉君表示,國產紅龍果不分白肉種、紅肉種,原已可輸銷加拿大、新加坡、中國、香港、馬來西亞、澳門、汶萊、帛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及荷蘭等國家地區;112 年外銷量265公噸,外銷產值2,370.5萬元,主要出口國家為香港(77%)及加拿大(17%)。此次成功開拓紅肉紅龍果銷日,農業部將輔導農民落實產品溯源管理及輸出檢疫處理作業,以協助我國優質紅龍果輸銷國際市場。

農業部表示,臺灣生鮮水果去年外銷數量約3萬4千多公噸、外銷產值近6,300萬美元(約新臺幣19億元),且出口高消費市場大幅成長,與105年外銷產值相比,日本成長198.9%、加拿大成長126.1%、韓國成長28.9%、新加坡成長21.9%。

除了紅龍果,國內目前有芒果、葡萄、木瓜、紅龍果、椪柑、白柚、文旦、荔枝、棗、香蕉及鳳梨等11種鮮果實可輸出日本,去年出口日本近1萬8千公噸、外銷產值近3,000萬美元(約新臺幣9億),出口總量比105年成長超過4倍,日本已成為臺灣水果最大外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