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人菌破千例創25年新高 6種傳染病疫情同步蔓延中

拉開衣服,曾經感染「食人菌」的患者身上留下身體組織壞死的痕跡。身為美髮師的田畑敬愛,去(2023)年11月工作結束後開始發燒,身體也有嚴重倦怠感,隔天發現右肩疼痛、發腫後到醫院就醫也查不出什麼病症,直到第3天後腎臟功能突然開始衰竭。

田畑敬愛病發第4天換到第4家醫院看診後,醫師才判定是「毒性休克症候群」,並決定立刻為他動手術,最後終於撿回一命。

田畑敬愛說:「因為我沒有受傷傷痕,在我身上無法確定感染途徑,當時開始嘔吐、無法排尿、發腫擴大並出現劇烈疼痛,我原本還想著該不會就這樣死掉吧。」

毒性休克症候群主要是因為感染A型溶血性鏈球菌,導致手腳組織壞死,或是體內臟器功能衰退引起的感染病,患者多為30歲以上族群,病情迅速惡化死亡的案例相當多。

到今年6月2日為止,該症候群的累積病例已經超過1千例,創下25年來歷史新高。而這種疾病蔓延迅速,最高甚至曾在1星期內增加超過40例確診病例。

醫師表示,這種病菌會透過傷口、黏膜破口等細小的創傷進入人體,但也有不少病例不清楚詳細傳染途徑,很難查明。追究蔓延原因,多是因為民眾對防疫掉以輕心導致。

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教授菊池賢表示,「因為新冠病毒傳染病已被歸類到5類傳染病,還有傳染病政策也放寬了,我想這是延燒最大的原因。平常有在接觸細菌時會產生抵抗力,讓免疫系統啟動防禦,但突然沒有接觸了,免疫力就會下降,造成容易被傳染的人增加、確診病例才一口氣暴增。」

專家也建議,一旦身體發生腫脹快速擴散、發高燒、意識不清等情況,就需要盡速送醫。

菊池賢進一步指出,「當腫脹持續擴散時,會影響意識出現障礙、發高燒、囈語、無法聽和回答問題,並開始出現奇怪的應對模式,這就是非常危險的徵兆。」

除了毒性休克症候群外,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統計,6月3日到9日全國各地也爆發多達6種不同的流行疾病。像是常發生在兒童身上的「手足口病」、「A型鏈球菌咽喉炎」、以及「咽結膜熱」等,其他還有「感染性腸胃炎」、「疱疹性咽峽炎」與「流行性腮腺炎」。

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已發布警報,也呼籲民眾加強手、腳部衛生,並注意環境清潔與消毒,以防染疫。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印度數千新冠染疫者 再罹毛黴菌感染症
中國科學院:染新冠病毒肝功能易受損
新冠病毒全球確診病例數 目前已突破8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