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橘高校來台表演引轟動 台日養成教育差異掀話題

【民眾網方健龍新竹報導】今年國慶大典邀請有「橘色惡魔」稱號的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來臺獻藝,以高水準的演奏表演與國內北一女中樂儀旗隊同場交流成為佳話;據媒體報導,橘高校吹奏部的團員們在精進技藝之餘,對於學業成績也投入相同的努力,這樣不偏廢的態度,也在國內掀起台日校園差異及學生養成的討論話題。

關注國內幼教議題的新竹市議員參選人周莉柔認為,這次京都橘高校來台掀起的風潮正好可以提供幼教政策借鏡,除了讓臺灣家長看到其精湛的技術,及努力耕耘後的成果展現,也讓台人反思政府只注重硬體設施,卻忽略教師資源、受教平權等軟性內容的錯誤政策,未來極有可能步上倒閉大學的後塵,淪為蚊子館幼兒園。

從2014年起經常往返台日的周莉柔表示,一般來說,日本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幾乎不超過7小時,許多學生選擇將課餘時間投入社團;這與台灣學生從早上8點至下午5點,長達9小時的學校課業後,還要面對課後補習的延長教學可說大相逕庭。

台日雙方相較,一方面感嘆臺灣學子仍被困於學習窠臼,無法學習妥善支配自身時間,也不禁讓台灣家長思考為何日本學生可以對於沒有硬性規定的社團活動,主動投入那麼多的心力,甚至成為決定其日後生涯發展的重要前項?獨立自主性格的養成方式,也值得家長及教育從業人員分析玩味。

周莉柔指出,台灣因近年少子女化問題日益嚴重,孩子成為每個家庭中最重視的部分,除了父母外,隔代教養的阿公阿嬤也對孩子相當疼愛,導致過度保護孩子的父母越來越多;加上望子成龍心態使然,越來越多的學習課程被安排進孩子的時間表中,讓孩子成為長輩期望下按表操課的機械。

周莉柔分析,就日本教育概念來說,讓孩子在生活中養成獨立自主性格,並在挫折中成長,學習考試卷以外的知識才是教育的重點。這樣的教育概念從學齡前幼教就加以貫徹,早在上幼稚園前,日本媽媽便會透過寫上姓名或是圖案的方式,幫助孩子分辨自己的物品,同時開始教導孩子學會管理屬於自己的物品,及訓練其責任感。重視禮節的日本更是在生活中就強調打招呼、回家、飯前等等情景的的禮儀教育,並且連家中的其他成員也一同遵守,用身教方式讓孩子自然成為禮貌的習慣。

周莉柔說,進入幼稚園時期,則是以「儘量避免造成他人困擾、對自己行為負責」作為原則,進一步強化孩子自主自律性的養成教育;如入每天校園前都必須穿上制服和規定的鞋子,但進入校園後就要換上較方便活動的衣褲和鞋子,重覆這一套換衣動作,長久下來便能養成自理的能力。

「108年課綱才剛實行幾年,對於教育的內容及整體環境的建立也還在初期,看到日本學生對於社團活動展現出的自主意識及負責任的態度!」長期在日本經營公司的周莉柔,有鑑於國內幼教現況,呼籲同樣想擺脫過去填鴨式教學模式的臺灣社會,應該更全面地檢討現今幼教資源投入不均的問題,同時思考如何強化孩子獨立自主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能在成長過程中依照自身意志學習事物,並且用更認真負責的態度來面對往後的人生。

《圖說》經常台日往返的周莉柔認為,日橘高校來台掀起風潮,正好可提供國內幼教政策借鏡。(圖/周莉柔競選總部提供)
《圖說》經常台日往返的周莉柔認為,日橘高校來台掀起風潮,正好可提供國內幼教政策借鏡。(圖/周莉柔競選總部提供)
《圖說》周莉柔分析,日本教育著重在讓孩子在生活中養成獨立自主性格,學習考試卷以外的知識才是教育的重點。(圖/周莉柔競選總部提供)
《圖說》周莉柔分析,日本教育著重在讓孩子在生活中養成獨立自主性格,學習考試卷以外的知識才是教育的重點。(圖/周莉柔競選總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