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中國孔子學院漸被西方封鎖 但在東南亞持續發展

隨著美中地緣政治緊張加劇,美國與盟友陸續關閉中國孔子學院,設置在美國大學學府的孔子學院已經剩下不到5個。不過,東南亞地區的孔子學院近兩年則是增加,不只因為該地區經濟對中國依賴程度高,中國的媒體、娛樂和科技輸出也是推力之一。

《日經亞洲》12日報導,東南亞國協(ASEAN)成員國目前有42間孔子學院,比2021年的33所還多。在柬埔寨3所孔子學院之一學中文的24歲學生嚴席拉(Em Theara,音譯)來說,這可能是爭取更光明未來的機會之一,「很多中國人來柬埔寨創業,懂中文的人有比較多的機會……薪水也不差」。

孔子學院是中國政府資助的機構,檯面上是在海外推廣中文和中國文化,但近年在西方被指為中共宣傳管道,也可能成為間諜活動的工具;西方陸續關閉孔子學院,但在東南亞似乎持續蓬勃發展。

柬埔寨國立馬德望大學(NUBB)的孔子學院柬方院長桑拉尼(Sam Rany,音譯)表示,孔子學院有助培養當地人發展與中國商貿合作的技能,間接增加對全球經濟活動的參與,「有鑑於中國作為本地區主要貿易夥伴和投資者的重要影響者,(會說中文)這一點變得越來越重要」。

據柬埔寨發展委員會,中國是柬國最大外國投資者,占柬埔寨總投資資本的三分之二,中國遊客也是第三大外國觀光來源,2023年中國遊客數量是前一年的5倍。桑拉尼說,現在柬埔寨應屆畢業生很重視中國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

桑拉尼也指出,雖然經濟是學習中文的主要動機,但中國媒體、娛樂、科技的影響力也是推力,孔子學院在當地的角色已經擴大,「變成在東協發揮軟實力的綜合文化中心」。

截至2023年底,全球498間孔子學院當中,有很多是附設在大學機構裡,令外界擔憂可能損害校方的學術自由。中國2020年成立非政府組織「中國國際教育基金會」來管理這類駐外文化單位,降低政治敏感性;不過,該基金會是由中國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監管,而該中心的高層仍是中國共產黨官員。

據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GAO),自2019年以來,美國大專院校內的孔子學院幾乎都已關閉,從100個減少至不到5個。美國2018年針對設有孔子學院的學校限制聯邦補助,2020年還將孔子學院美國中心(CIUS)列為中國的外國代表團。加拿大、瑞典、瑞士、德國也都採取了類似的封鎖措施。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副教授莊嘉穎(Ja Ian Chong)表示,孔子學院在東南亞爭議性沒那麼高,因為這些地區不怎麼想挑戰中國,「另一個原因是東南亞國家要不是自己也還維持專制,就是在過去20多年來才開始民主化,對學術自由的認知和承諾都相對低」。

莊嘉穎說,在這些地區本身學術自由就可能受限的情況下,孔子學院對學術自由造成的影響也就相對小,「當然這不代表孔子學院不會企圖將自己對中國、台灣、新疆、西藏和人權議題的立場加諸於討論中」。

據新加坡智庫「東南亞研究所」(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上月發布的年度調查,大多數東南亞民眾表示,若被迫在美中競爭選邊站,他們會許中國而非美國;多數受訪者也認為,對東南亞影響最大的經濟體是中國,不是美國。

這份調查中,也有約半數受訪者表示不信任中國,67.4%擔憂中國經濟影響力越來越大。這顯示東南亞不一定會親中,且做這份調查調查之際,許多人也有其他考量,例如美國支持以色列在加薩執行軍事行動而引發的反美情緒。

願意去參加孔子學院課程的人,通常是對生活有實際擔憂。柬埔寨大學生林碩琴利雅( Lim Sochanliya)正在孔子學院學中文,打算成為翻譯人員;她說,她只是意識到,沒有任何其他市場或國家與柬埔寨的貿易規模會超過中國。

更多太報報導
大馬前首相夫人挪用逾110億元買精品 11家公司提告索賠
赴武漢報導新冠肺炎坐牢4年 中國公民記者張展將出獄
憂地緣政治風險 歐洲企業投資中國意願創史上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