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走七千步!拉開與死神的距離

日行萬步,這個說法耳熟能詳,也讓我們長久以來都認為,每天要走一萬步才健康,不過事實真的如此嗎?國外學者分析多項相關研究,發現老人家走至少六千步,就能看到死亡風險顯著下降,能走更多步也健康,但下降幅度就沒這麼大,至於年輕人,則建議走到八千步。

最經濟實惠的運動之一「走路」,不限時間、場地,想到就走,為了補足運動量,甚至設定步數,督促自己。

民眾:「走到北投大概也才6千(步)而已,好像也沒走什麼,後來就想說,那至少就1萬(步)吧,至少好像身上還會流點汗。」

常說日行萬步,但美國學者團隊發現,每天不用萬步,就能延年益壽。研究以步行量分了四組,最低3500步,最高一萬多步,結果發現60歲以上年長者,死亡風險在每日走至少六千步之後,降低幅度達到最大值,年輕人則落在八千到一萬步。

台北慈院家醫科醫師 劉子弘:「老人家因為他的身體的一些功能,相對於年輕人,可能不是那麼理想,但是如果說他有能力,可以在自己每天的範圍內去多走幾個步數,其實看起來對他的死亡率的風險,還是會有再下降的狀況,那你甚至會比那些原本一天步數可能只有三、四千步的老人家,這個(死亡)風險是可以下降到50% 60%。」

物理治療師 鄭融:「走路,上下半身會有一個交替的動作,這動作會讓軀幹產生旋轉,有助於我們整個脊椎的穩定度、活性,以及內臟筋膜的滑動,(加上行走)換氣量比較大的時候,你的橫膈膜它會有比較劇烈地往上下地移動,那這個移動也會讓整個內臟筋膜,以及淋巴的代謝會快很多。」

走路看似簡單,卻考驗著心肺、骨骼肌肉神經系統、平衡、感官等身體機能,醫界甚至提出,該成為人體第六個生命徵象。不過許多人會用錯方法走路,反而造成傷害。

物理治療師 鄭融:「很多人會有鎖死的步態,膝蓋的後側是整個頂的直直的,伴隨著骨盆可能會有前傾的現象,然後會有前凸後翹,所以落下去的時候,它就會整個往後頂,往後頂的時候,這個撞擊力就往上衝,所以有的人 髖關節跟腰椎就可能產生問題。」

實際比較,鎖死步態時,腿完全是直的,但正確的腳,應該帶點彎曲。

物理治療師 鄭融:「左右腳先平均地站,接著呢微微地收著小腹,然後接著把膝蓋保持一點點彎,然後保持呼吸,具體來講,就是把你的身體重心往下降一 兩公分,保持這樣的狀態去走路,你(會)用到非常多的肌群,所以身體的活性,或者大腦的活性是非常高的。」

用對方式走路,事半功倍,專家也建議,可以在能力範圍內加快行走速度,能對健康更有幫助。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防疫紓困深耕柬埔寨 獲頒最佳貢獻獎
先生癌逝愛女猝死 經藏演繹體會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