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德車商在中國車市舉步維艱 日產中國產能擬大砍3成

日本汽車製造商的市場份額逐漸被合作的中國本土競爭對手搶走,日系車去年在中國銷售明顯下滑。(圖片來源/pixabay)

《日經新聞》獲悉,日商日產汽車和本田汽車準備減少中國廠的汽車產能,因為日本汽車製造商在與中國對手電動車商競爭時難以跟上。

日產汽車未來幾天將與一家當地合資公司進行談判,準備把中國廠的產能最多砍30%,相當於每年減產50萬輛汽車,而目前這家日本公司每年中國廠的產能約160萬輛汽車。

日產準備把中國廠的產能大砍30%

日產與中國東風汽車的合資企業在中國經營8家工廠,包括湖北和河南的工廠。這家日本車商將重組工廠,將部分國內需求有限的工廠轉向外銷亞洲其他地區。

日產2023年在中國產量大減24%至79.3萬輛,14年來首度跌破100萬輛大關。

另一家日本車商本田也希望將中國廠的產能砍掉20%,至每年120萬輛左右,該公司正在與當地合作夥伴進行討論,並已告知主要供應商將削減產量。

本田透過兩家合資企業在中國廠製造汽車,一家與廣汽集團合資,另一家與東風汽車集團合資,在中國每年總產能為149萬輛。

豐田汽車2023年在中國銷量也小跌2%,至190萬輛。該公司在中國開賣bZ4x和bZ3等電動車款,並打算擴大插電式混合動力車 (PHEV) 的供應量。

本田希望將中國廠廠產能砍掉20%

2000年代,日本汽車製造商響應北京政府的號召,協助培育中國本土汽車產業,開始透過與當地企業合資的方式,把生產和銷售重點放在中國境內。日本車憑藉優良品質贏得了中國車主的青睞,在2020年的巔峰時期,日本品牌佔中國乘用車市場20%的比重。

然而,隨著中國政府祭出補貼政策,力推電動汽車,擴大「新能源汽車」(包括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市場,中國車商從日本製造商獲得技術和專有技術,磨練自家的技能,開始大展身手。

2023年,中國品牌車商的市佔率將上升至56%,其中僅廣汽集團的汽車就佔30%以上。此後,中國製造商的火力從合資品牌轉向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的銷售逐步下降,他們被迫與海外合作夥伴分享利潤。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產、本田等日系品牌舉步維艱,而中國品牌卻搶占先機,奪得30%的市佔率。比亞迪等本土汽車製造商更加強大,而日本品牌因定價過高,被迫退出電動汽車市場。

南韓和德國車商在中國市場也舉步維艱。 研究公司MarkLines的數據顯示,2023年,南韓乘用車製造商在中國的占比較2019年下降3.1個百分點,只剩下1.6%,而德國車商的占比也大減6.4個百分點至17.8%。

日、韓、德車商在中國車市舉步維艱

2023年中國新車銷量達到2,500萬輛,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銷量比第二大汽車購買國美國高出50%。中國的電動車銷量也是全球最大,並且在汽車資訊科技的應用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此外,2023年中國首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正成為全球車市更大的要角。同一年,日本車商三菱汽車於2023年10月宣布退出中國,馬自達正在重組中國的合資企業。

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合會(CPCA)今年初公布,2023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526萬輛,包括乘用車、巴士和卡車,較2022年增長56%,總金額達1,020億美元。而日本去年汽車出口數量為430萬輛,比中國少了約100萬輛。

中國製造商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推動電動汽車和汽車資訊科技(IT),並利用這些技術來提升歐洲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的銷售。如果日本車商輸給中國本土製造商,他們在其他地方也有可能落後中國對手。

本田在中國的銷量佔總銷量的30%以上,豐田、日產在中國的銷量佔總銷量的20%以上,日本車商整體淨利的10%至20%來自中國合資企業。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走讀紐約》逾半美國人持有基金 ETF越來越受年輕一代歡迎
中國7月實施新《公司法》資本額要求 專家:台商可減資因應變化
新總統要領導各黨和全民反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