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不易發現 婦女殺手卵巢癌

再來關心醫藥消息。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認為是腸胃問題而忽略,75%患者確診時候已經是晚期,另外也有年輕化趨勢。醫師建議,定期做抹片檢查,如果腹脹、消化不良、頻尿、骨盆不舒服,最好就醫。

醫師 與 患者 :「有什麼不舒服的嗎,(沒有 一切都很好 謝謝),腫瘤指數 正常。」

60多歲的曾雪芳21年前因為頻尿、腹脹、腰痠背痛等症狀就醫,發現是子宮肌瘤壓迫膀胱,原以為僅需要單純手術摘除,沒想到術中醫師察覺異狀。

病友 曾雪芳:「子宮肌瘤 那時候是9公分,開刀的當下 他(醫師)就發覺,(卵巢)不大對勁 馬上做了化驗,是(卵巢癌)第一期A。」

像曾女士這樣幸運在第一期就發現的患者占少數,大約七成五的人,確診時已經是第3期。雖然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但根據109年的資料顯示,40歲以下占14.3%。

台北慈院副院長 黃思誠:「淋巴液積在那裡,運氣不好 會有細菌感染。」

病友 林小姐:「剛開始看腸胃科,那時候(腹部)還不到痛,他只是幫我照X光,因為我一直以為 可能只是,大便沒大乾淨,或者是氣沒有排乾淨。」

卵巢位置在骨盆腔底,症狀類似腸胃疾病,腫瘤不容易被發現。治療時以手術搭配化療為主,如果是早期、惡性度較低,患者有機會保留生育功能。

台北慈院副院長 黃思誠:「單側卵巢 輸卵管拿掉,然後再做化療,目前化療的效果很好,通常就可以保留她的生育能力,原則上大概第一期的病人,考慮保留生育能力。」

台北慈院婦產科醫師 邱筱宸:「凍卵 整個生殖醫學的整個療程,是需要一個時間 ,也需要用一些荷爾蒙的藥物,這個都需要做個別的評估。」

早期發現有較好的預後,可以在子宮頸檢查時增加內診,發現異常時以陰道超音波確認;或抽血驗腫瘤指標CA-125,雖然方便但容易受到腸胃炎、子宮內膜異位等因素干擾,不完全準確,而基因檢測可以提早預防但費用較高。

台北慈院婦產科醫師 邱筱宸:「三等親內有卵巢癌 子宮內膜癌,乳癌 甚至像是大腸癌 胰臟癌,可以做這個基因檢測,有這個(基因)就會建議,做一些定期的檢查。」

多種檢測方式試圖揪出婦科隱形殺手,卻各有優缺點,建議和醫師進行討論。

台北慈院婦產科醫師 邱筱宸:「建議3個月到半年,回來再做一次超音波追蹤。」

目前卵巢癌的成因仍不明確,建議遠離三大危險因子。

台北慈院婦產科醫師 邱筱宸:「飲食西方化 還有一些,環境荷爾蒙的暴露,像塑化劑 空氣汙染,空汙會導致癌症的發生率增加。」

卵巢癌是目前婦科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癌症,除了研發新的藥物與治療方式,定期篩檢、注意身體的徵狀,才能夠提早發現,多管齊下降低死亡率。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瑞祥高中 女足隊義賣 前進挪威圓出國比賽夢
各地高溫炎熱 周末梅雨來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