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發現延緩病程 臺東醫院辦理「面對失智症」講座

臺東醫院失智共同照護中心今(7)日舉辦「面對失智症」系列演講,邀請臺東縣失智者關懷協會行政組長洪琇瑩,與失智症照顧者分享照顧經驗,並由精神科醫師陳炳辰說明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

照顧失智母親至今已19年,洪琇瑩回憶起最初發現母親有異狀時,是一次母親獨自運動完後,找不到回家的路,但當時母親堅持不願就醫檢查,一拖就過了5年,直到某日母親突然昏厥送往急診,經神經內科醫師會診,才發失智症已進入中期。

失智症初期,絕大多數患者無病識感,且對於就醫相當抗拒,洪琇瑩說,當發現親友疑似出現失智症狀,照顧者可嘗試用「連哄帶騙」的方式,以其它病由帶患者前往醫院檢查,初次就醫時應與醫師充分溝通,避免患者在過程中產生反彈。

此外,許多失智症患者初期可能出現習慣改變、易怒等現象,但大多會被認為是憂鬱或躁鬱症,應帶往醫院就診,由醫師判定是否為失智型憂鬱症,以免延誤治療。

洪琇瑩也表示,由於失智症病程長,照顧者應預期患者2、3年後的病況,事先營造氛圍,設置安全設施,或添購輔具,讓患者習慣環境,並學習使用輔具,否則一但病情惡化,患者恐對環境產生排斥,或無法操作輔具。

精神科醫師陳炳辰指出,失智症治療分為「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若早期發現,可藉由藥物有效延緩病程,另非藥物治療如懷舊治療、音樂治療、芳香療法、認知訓練等,都可對患者的腦部產生刺激,延緩退化。

他強調,大多數失智症患者,確診時已進入中期,藥物治療效果有限,照顧者應提高警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延緩失智症病程最好的方式,也替患者爭取更多與家人相處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