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腸缺血性壞死 輔仁附醫救命

一名出生五天大的早產兒,出生時體重僅一一四○公克,因腸扭轉造成腸缺血性壞死而需要進行手術,由天主教輔仁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外科團隊進行手術,術後在新生兒科的共同照顧下,順利脫離敗血症及靜脈營養,體重大幅進步,達到醫學中心等級的技術水平。

輔大醫院於二○二三年升格區域醫院,並網羅了小兒外科蔡煥文醫師,提升醫療品質,在蔡主任的帶領下,搭配經驗豐富的麻醉科及手術室護理同仁,並在術後,與新生兒加護病房團隊共同照護,使早產兒獲得最佳治療。

小兒外科主任蔡煥文指出,近期一名產婦因患有子癇前症,導致血壓無法控制,緊急產下體重僅一一四○公克的早產女嬰,初期發現胎便延後排出,餵奶相當困難,連一c.c.都喝不下,但是腹部卻逐漸膨漲。第五天出現敗血症及氣腹的症狀,緊急手術後才發現是腸扭轉導致缺血性壞死及穿孔,需要進行腸段切除並做人工肛門(造廔口),手術進展順利,是輔大醫院第一例早產兒手術。

「小朋友就只是成人的縮小版」是許多人對於兒童的刻板印象,但蔡主任指出,實際上不然,小兒的生理構造與生命徵象比成人更加複雜及多變,特別是體積更小的早產兒,他們只有巴掌大小、器官尚未發育成熟,非常脆弱,因此在手術前需要做好各項準備,僅是建立中央靜脈導管可能就要數小時。此外,還需注意手術室的溫度,避免凝血功能異常。

蔡主任指出,全台灣目前有在執行小兒外科手術的醫師不到六十位,主因在於小兒外科的訓練時間較長,需要先接受一般外科四年半的訓練,再進行小兒外科的專業訓練,總共需七年以上,再加上現今少子化問題嚴重,多半人都不願意走小兒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