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不邪惡3/忘了愛自己?30~39歲媽媽健康堪憂 3高營養密度水果補缺口

調查發現,30~39歲的女性族群早餐吃得不夠健康,恐怕是為了照顧家人而忽略自己。(圖/123RF)
調查發現,30~39歲的女性族群早餐吃得不夠健康,恐怕是為了照顧家人而忽略自己。(圖/123RF)

[周刊王CTWANT] 台灣癌症基金會日前針對20至65歲民眾進行早餐營養調查,發現超過3成的國人早餐以外食為主,並且大多選擇’高碳水早餐,基金會也進一步調查「身體健康指數」,包括睡眠品質、是否有活力、是否有便祕困擾等,發現30~39歲女性是表現最差的族群。

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徐桂婷表示,該族群正值育齡年紀,卻同時是水果吃最少的族群,不單是唯一身體健康指數平均不及格的族群,身心狀態指數也同樣為表現最差的族群。徐桂婷說,從該項調查發現,早餐有吃水果者的身體健康及身心狀態指數表現最佳,所以若能在早餐加入高營養密度水果,就能以最輕鬆且高效的方式提升健康。

所謂的高營養密度水果,是指在同樣重量下營養價值更高的水果,例如番茄、橘子、奇異果等,可以補充纖維質、維生素等。「可以前一晚準備好沙拉,搭配自己喜歡的生菜,以及高營養密度的蔬果,隔天早上馬上就能吃。」徐桂婷建議。

徐桂婷指出,上午是人體腸道反應最靈敏時段,研究顯示起床2小時內吃早餐,可提升新陳代謝、控制血糖水平等健康益處,有助於促進代謝及排便,維持腸道順暢健康。有吃早餐亦可增加飽足感,避免後續攝入過多熱量造成肥胖,幫助整日精神及體力維持較佳狀態。

許多人習慣出門吃早餐,專家建議可選擇全麥雜糧麵包,同時多吃生菜,避免喝含糖飲料,就能不攝取過多油脂與熱量。(圖/黃耀徵攝)
許多人習慣出門吃早餐,專家建議可選擇全麥雜糧麵包,同時多吃生菜,避免喝含糖飲料,就能不攝取過多油脂與熱量。(圖/黃耀徵攝)

徐桂婷也提供健康早餐3大原則。第一是增加纖維質,例如全穀雜糧類、蔬菜類及水果類食物,它們除了高纖,同時也是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豐富的食物,能夠促進腸胃健康及維持免疫力。

第二是選擇高營養密度原型食物,例如新鮮蔬果、蛋類、地瓜等,這些未經加工、或只做簡單處理即可食用的食物。第三是低GI食物優先,食物的GI質受本身纖維含量、精製程度及烹調方式影響,選擇原型食物、均衡搭配,可以有比較高的飽足感、讓血糖維持穩定,也能減少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如果早餐只能外食,徐桂婷建議三明治麵包建議選擇歐式、雜糧類,並以夾有生菜、番茄等蔬果的品項為優,並避免選擇火腿、培根等加工品,改選里肌肉等。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早餐不邪惡1/醫師怎麼吃大揭密! 跳出澱粉框「5分鐘打造低脂餐點」
如箭在弦1/傳美方示意立委別打架模糊焦點 「衝立院」暫喊卡
星談心/學霸歌手場邊曖昧啦啦隊女神被抓包 莫凡新認私下有互相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