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吃麵包、蛋餅超NG 易累想睡情緒差

台灣癌症基金會8日公布「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劉品希 攝)
台灣癌症基金會8日公布「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劉品希 攝)


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8日)公布「國人早餐選擇及身體健康表現調查」,發現國人身體健康指數以容易感到疲倦為最大困擾,但最受民眾歡迎的早餐組合前十名皆是麵包、蛋餅、飯糰等易造成精神不濟的高碳水食物,營養師建議每天都要吃早餐並在早餐加入蔬果,不但可提振整日精神,也可幫助穩定情緒。

根據調查,超過3成的國人早餐以外食為主,常見早餐組合前十名都是高碳水食物組合,前五名早餐組合為麵包、三明治、蛋餅搭配豆漿、咖啡、牛奶,其他選擇包括饅頭、飯糰等,大多為精緻澱粉且明顯缺乏蔬果,膳食纖維嚴重不足,血糖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導致昏昏欲睡、精神不濟。

營養師徐桂婷表示,起床2小時內吃早餐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控制血糖水平,且上午是腸道反應最靈敏的時段,有助於促進代謝及排便,研究發現習慣吃早餐的民眾,其慢性疾病發生率較低,血液檢查數據也較佳。她並指出,若早餐攝取高碳水食物,反而會導致午餐吃的更多,長期下來易導致肥胖。她說:『(原音)因為如果我們當餐吃的東西都是比較屬於高碳水的、低纖維,那其實血糖波動會很大,你剛開始會覺得很飽,但很快的因為胰島素的作用,血糖就會掉下來,掉到一個比較低點的時候,你的飢餓感又起來了,所以你會連帶等你午餐可能會去吃更多的東西。』

徐桂婷指出,調查顯示逾6成國人吃水果的時間在傍晚5時至晚間9時間,只有1成多的民眾早上會吃水果,她呼籲早餐也要攝取蔬果,全日蔬果攝取量才能達標。

徐桂婷強調,維生素C是人體關鍵營養素,但蔬菜加熱後,維生素C就被破壞,因此補充水果相當重要,早餐可攝取番茄、橘子、奇異果等高營養密度水果,一顆黃金奇異果的維生素C含量即可滿足人體一天所需,同時提振活力、集中注意力、幫助情緒穩定;她也建議選擇原型食物,如蛋類、地瓜等,並以低GI食物為優先,不但有較高的飽足感,也可幫助穩定血糖。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蔡總統:續推癌症防治  縮小治療資源差距
慢性病威脅國人健康 跨黨派立委籲制定營養健康飲食促進法
健康飲食 WHO建議日食400克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