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翁腫瘤阻塞 裝腸道支架通樂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82歲老翁沒排便,腹痛、腹脹就醫,發現是罹患大腸癌,環狀腫瘤阻塞腸道,經裝置腸道金屬支架通腸,待腸消腫後手術, 1週後出院,至今門診追蹤治療中;另 30歲女護理師長期便祕, 1到 2週才排便 1次習以為常,直到近 2個月沒排便,腹脹、腹痛難忍掛急診,才發現竟是腸癌造成腸阻塞,已經大腸癌末期。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肛門外科醫師許倍豪指出,這名 82歲患者今年 7月就醫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長在乙狀結腸的 5公分腫瘤完全阻塞腸道,糞便無法通過,導致大腸整個塞滿大便,大腸腫大 1倍,再不清除大便恐會感染、腸壞死甚至引發敗血症。
許倍豪建議, 50歲以上及有腸癌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可早期發現及治療大腸癌。至於多久排便 1次才正常?原則上要規律,若排便習慣改變,或超過 3天仍無法排便,最好進一步接受檢查。
許倍豪說,病患若大腸腫瘤急性阻塞就醫,因腹脹嚴重,無法使用微創手術治療,必須用傳統手術,術後約需 2週才能下床,且可能需要兩階段手術,先進行暫時性人工肛門手術減壓,再進行腸道切除吻合手術,手術風險及合併症都會增加,裝置人工肛門也會造成病患生活的不便。
家屬表示,考量老人家無法承受 2次手術,選擇先放置腸道金屬支架,解除腫瘤阻塞,待整體狀況改善後,再接受微創腹腔鏡手術,只開 1次刀且傷口小,恢復期較傳統手術 14天縮短為 7天,老人家後確診為 2期腸癌, 1週後出院,至今門診追蹤治療中。
許倍豪建議,預防腸癌要少吃牛羊豬肉、加工肉品,多蔬果,養成運動習慣、戒菸、適度飲酒,不熬夜,發現異狀、大便習慣改變、血便、長期便秘或大便變細等應即早檢查, 50歲以上及有家族史的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可早期發現及治療大腸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