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觀點-台灣起了個大早 趕了個晚集

旺報【陳君碩】 2014年3月台灣爆發太陽花反服貿學運,讓已簽訂的《兩岸服貿協議》無法通過實施,事隔3年多,北京針對服務業開啟新一輪開放,一口氣放寬多領域的限制,許多行業的開放項目,當初就寫在服貿協議裡,也就是台灣現在必須與所有外資一起競爭,錯失了本來可以卡位的先機。 將《兩岸服貿協議》內容和北京此輪對服務業的開放項目稍做比較,包括建築設計、電影錄像製作業務、健康相關服務、文化娛樂、航空運輸等行業,不一而足,都是服貿協議中,大陸早已對台的開放承諾,且未必限制只在北京試點。 搶進大陸市場已成為世界經貿趨勢,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在國際競爭中,經濟體量未必拚得過其他跨國企業,但台灣如果能比這些大企業早一步到大陸卡位,花3年時間站穩腳步後,也未必害怕與其他外資競爭,不過在服貿協議卡關後,這樣的設想,就只能成為幻想。 兩岸關係好壞也是國際投資者進軍大陸時,會觀望的指標,台灣因語言文化與大陸類似,法律制度則和西方接近,本來可以是歐美等外資公司進入大陸市場的橋頭堡,但兩岸僵局一年多未解,政治的不穩定無疑降低外資在台設點的意願,也讓台灣少了提振經濟的重要外部因素。 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多次在公開場合致詞表示,「大陸願意首先同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願意優先對台灣開放」,然而優先對台開放,並不表示不會對其他人開放,當司機要讓你先上車坐舒服的位子你不要,就只能最後跟著大家一起搶位子,而且還未必搶得到。 張志軍在2014年11月曾說,不希望兩岸ECFA「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現在看來,似乎將要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