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觀點-逆週期因子發威 須防人幣漲過頭

旺報【梁世煌】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最近再度進入新一輪的強升行情。從6月以來,人民幣匯率便一路向上挺進,漲勢可為「勢如破竹」,這顯示在大陸、國際市場等多個內外因素作用下,人民幣這一波漲升將與過去的「曇花一現」行情大不相同,從一路看貶到一片看漲,市場對人民幣的看法正在轉向,因此,如何強化匯率預期管理,避免市場再度失控,有關部門仍不能掉以輕心。 事實上,人民幣本輪的上漲最直接因素為美元指數的走弱,尤其美國聯準會主席葉倫上周談話並未提到任何加息等貨幣政策,導致市場疑慮更深,美元指數跌勢加重,人民幣中間價進一步走強。其次,包括大陸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支撐、全球經濟景氣的復甦,也都是營造人民幣本輪強勢格局的主要原因。 不過,導致市場對人民幣匯價由「普遍看貶」轉為「明顯看升」的關鍵,應首推人行在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中引入「逆週期因子」。其理由在於,直到今年5月,在美元指數偏弱的情況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竟然還是持續走貶,顯示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並未隨著美元走弱而轉強。 但是,在「逆週期因子」推出後,讓大陸監管層得以向市場釋放貨幣當局強烈的維穩人民幣匯率的信號,市場預期也自此開始扭轉,可以說,「逆週期因子」是助推人民幣匯率由貶返升的重要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漲幅已經達到4.35%,隨著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越來越強烈,預估後市人民幣繼續走升的空間仍然不小,惟從長期來看,貨幣過度的單向升值(或貶值)均不利於經濟發展,尤其今年年內,美國聯準會的加息縮表蓄勢待發,川普的財政刺激政策的效果也還在醞釀,這些都是美元未來回溫的風向球,一旦市場對人民幣升值過度樂觀,恐怕將重蹈過去市場過於看貶人民幣的下場,如何適度引導市場對人民幣的過度預期心理,應該是大陸監管層下一步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